您的位置:首页>科苑榜样>先锋故事
“中央国家机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活动”获奖个人
我愿做一名人类美好心灵的守护者
——中国科学院傅小兰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6-05-10 来源: 【字号:  

  傅小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4年和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所妇委会主任和工会主席、所长助理以及副所长、纪委书记等职务,现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等,对中国心理学事业和研究所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傅小兰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工作在科技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她坚持以“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为己任,不愧为科技战线上的“巾帼”先锋和广大科技人员学习的榜样;她学风正派、品德高尚、为人师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我国认知心理学领域一位出色而难得的学科带头人;她胸怀祖国、志存高远,富于中国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和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国家、社会和科学事业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并积极培养心理科学事业的接班人。通过多年努力,她在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推动心理学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当代杰出科学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

  励精求治,严谨治学 

  傅小兰研究员是国内心理学界认知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头人,是目前本领域最活跃的科学家之一。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问题解决、面孔识别和情感计算的认知机制研究,并致力于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智能化计算机技术中。从1990年至今,她先后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教育部等科技项目32项,参与了多项国内外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90余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主编《心·坐标:当代心理学大家》和《电子社会与当代心理学名著译丛》等著作或译著13部。

  对待科学研究,傅小兰研究员总是满腔热情,精益求精,严谨缜密,认真细致、创造性地完成一个又一个科研攻关任务,在本职工作中创出了一流业绩。她采用经典的认知实验手段,研究和阐明了人类在复杂信息环境下理解问题(问题表征)的机制,以及信息呈现方式(多模态的、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影响人类思维与学习效果的规律,探索了在计算机协同条件下实现高效协同和学习的新模式;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以往主要借助于口语报告法来理解启发式获得的局限性,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启发式获得系统的特征及运作机理,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心理学支持。此外,她从信息加工角度首次研究了面孔认知图像不变性表征获得过程中姿态和表情信息的整合过程,发现了姿态和表情在整合迁移中的不对称作用,揭示了人类面孔匹配中基于图像相似性的特点,为计算机人工面孔识别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心理学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与交叉,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技报国,服务社会 

  作为心理所所长、党委委员,傅小兰研究员不仅专注科学研究,而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她从没有忘记作为一名科学家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推动心理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工作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08年,“5·12”汶川发生了强烈地震。在中科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凭着深厚的学科积累和高度的责任感,傅小兰研究员与心理所心理援助行动工作队成员一道,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分阶段、按步骤、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她与一线志愿者同甘共苦,克服种种艰辛,在地方政府协助下,于2008年6月1日建立了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援助绵竹工作站(中科院心理所在四川汶川的第一个心理援助工作站)和绵阳北川工作站,在开创我国第一个系统的心理援助管理、服务和科研模式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心理所随后持久、系统、深入地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奠定了基础,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提供了切实的帮助。目前,在傅小兰所长的高度重视和精心部署下,心理所已将“灾害与创伤心理研究”作为重要培育方向,并先后在汶川、玉树、舟曲、盈江、彝良、芦山、岷县、抚顺和青岛等地建立了15个心理援助工作站,探索和形成了“时空二维”援助框架,“一线两网三级”援助模型,以及“政府主导、专业力量支撑、社会资源融入”的“共助”心理援助体系。五年多来,共有近3000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心理援助人员600多人,在当地建立起了可持续发展的心理援助队伍,完成了33万人次、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对伤病员、心理创伤高危人群等开展个体心理咨询12.6万人次,开展包括儿童青少年、教师、医务人员、公务员等的各类团体辅导和培训共4400余场累计11.4万人次,通过发放心理援助自助手册和图书,直接对35.2万人次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并有21.5万人订阅了“心理创伤移动系统”播放的心理服务短信;直接缓解了近150万受灾群众的心理创伤。同时,联合了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家,成立了“中国灾后心理援助体系”,先后举办了5场国内大规模的灾后心理援助培训和研讨会,参会人数超过1400人,该体系的建立为实现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当地的灾后心理援助应急系统提供了必要保障。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心理所雅安芦山心理援助工作站视察,对心理所心理援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5月24日,受中科院党组委托,何岩书记到雅安地震灾区慰问心理所一线科研人员。

  面对中国人群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的严峻现实,傅小兰以一位心理学家的敏锐呼吁社会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建立中国人心理与行为基础数据库”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时任心理所所长张侃研究员的认可和支持。在傅小兰的推动下,该建议作为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在科技部立项,并由心理所主持承担,开创了心理所单项科研项目经费突破千万元的先河。

  以身作则,甘当人梯 

  傅小兰非常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对研究生指导工作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取得了显著成效。自1997年以来,她已培养出29名研究生,其中22人顺利获博士学位,7人顺利获硕士学位,他们已成为国内外各条工作战线上的骨干人才。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傅小兰研究员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和学生一起探讨学问、共同体会和分享科学研究以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这种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整个课题组的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相长。她常常教导学生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好好做科研,不但鼓励学生努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要求学生以正直、诚实、善良、守信的标准来做人,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鲜明的榜样。学生们都一致认为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都被她正直诚恳、治学严谨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由于傅小兰研究员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成绩,她曾获2000年度中国科学院华为奖教金、2006年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2009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HP Billton“导师科研奖”;并当选为北京市第七届青联科学组委员、第八届青联常委。

  恪尽职守  严格管理 

  傅小兰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始终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密切联系群众,出色地成为一名研究所的“当家人”。在工作中,她时刻牢记院党组的重托,认真处理好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系,团结党政领班子,大胆改革、创新跨越、不辱使命,带领全所职工科学谋划研究所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制定研究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一二三”,研究所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她联系群众、作风民主,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回避不拖延,积极回应、直面大家关心关注的切实问题。对于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而对于制度性、深层性的问题,积极建章立制,统筹推进解决,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呼声和期盼,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增强信心。在重大问题和涉及广大职工利益问题上,她都要与党委负责同志反复研究磋商,通过所务公开、职代会和工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征询意见,党委会形成决议后坚决带头执行。作为领头学者,她从不居功自傲,能够虚心向老专家学习,热情帮助新同志。作为所长,她在百忙之余,对职工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帮助,坚持努力提高职工收入,热情慰问离退休干部和患病同志,为每位职工的生日及时送上温暖的祝福,创造条件积极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等,让大家感觉到研究所的温暖和贴心的关爱。

  这就是真实的傅小兰,一位勤奋敬业、恪尽职守、专心致研、勇于攀登,为心理学科研事业和国家、社会发展无私奉献的女科学家。多年来她时时刻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技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内涵,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不愧为科技战线上的“巾帼”先锋和广大科技人员学习的优秀楷模。由于贡献突出,她曾多次获得中科院京区和中科院心理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提名奖;2006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时代新女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评选一等奖;2010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2年当选中共十八大代表,并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