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苑榜样>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
边疆晖
发布时间:2016-07-21 来源: 【字号:  

  边疆晖,男,汉族,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兽类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会委员、青海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兽类学报》副主编、《动物学杂志》编委、国际动物学会(ISZS)工作组成员等职。

  一、理想信念坚定,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边疆晖同志党性观念强,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诠释着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带头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组各项决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院“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科技价值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严格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精神,履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走向伟大复兴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领导力量。

  二、建功立业显著,努力履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边疆晖同志热爱科研事业,在科研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孜孜追求,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受到业内认可和广泛好评。他坚持真理,为人质朴,品德高尚,团结同志,在其领导的课题组努力营建不唯上,只唯真理的求真务实之风,强调在科学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求是理念。边疆晖同志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小哺乳动物生态学及草原鼠害防控研究。2005年在浙江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后,放弃了在杭州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于2008年毅然回到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致力于青藏高原动物生态学和草原鼠害无公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明确提出了生态治理的思想,得到学界及草原管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并在鼠害治理的实践活动中,基层草原管理行政单位自觉将该思想体现于鼠害防治。近几年,边疆晖及其团队将研究的焦点聚焦于青藏高原鼠害种群爆发及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机理的世界性难题,开展了青藏高原小哺乳动物种群自动调节机理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边疆晖及其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为研究对象,历经四年的野外研究,首次提出非适应性母体应激效应是调节种群波动的重要内部因子的观点,为进一步认识小哺乳动物种群如何波动的世界性难题做出了贡献。该研究成果于2015年3月发表在动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刊物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84, 326–336),同时,该刊物同期配发了美国著名种群生态学家Michael J. Sheriff 就该研究成果撰写的焦点评述文章“The adaptive potential of maternal stress exposure in regulating population dynamics”(84, 323–325),并对边疆晖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边疆晖的研究促进了母体应激与种群调节领域的发展,首次直接阐明了母体应激引起的子代表型变化与环境制约性适合度及种群动态的关系,为母体应激在脊椎动物种群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次提供了直接证据。该研究成果在中国科学院网站科研进展栏目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网站重要成果栏目分别予以介绍。

  三、注重为人师表,做好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

  边疆晖同志注重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将创新性思维培养和对所从事专业的热爱放在首位。边疆晖带领研究生开展了生前与当前密度应激对根田鼠个体免疫力耦合效应的研究。他们的结果首次表明1)当前密度应激可导致子代免疫力的降低;2)生前和当前密度应激的耦合效应可进一步恶化个体免疫力;3)虽然该耦合效应可增加个体的寄生物感染,但可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继而,提出了该耦合效应介导的寄生物感染具有环境制约性适应性的重要观点。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的生态学刊物Oecologia,特别是,经同行评议人的推荐,拟发表在该刊的Highlighted Student Research专栏。该专栏是表彰研究生的杰出工作,是为研究生的顶级研究给予的一种荣誉。这是我国第一位研究生在该专栏发表文章,并得到Oecologia主编Marko Haapakoski博士的来信祝贺!

  四、立足青藏高原,发扬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工作条件艰苦。边疆晖同志不顾面临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况,毅然回到西北高原所,曾经有位院士问他,为何放弃杭州到青海工作,他回答说,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工作平台,这里能做他想做的野外动物生态学研究。边疆晖长年坚持野外工作,在三江源源头的玛多县,海拔4200多米,头疼、恶性、厌食等高原反应症状时刻伴随着他们。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耗力耗时,需多年重复性测定种群变化,青藏高原小哺乳动物伴随日出和日落有2个活动高峰,在5-9月的暖季,边疆晖带领其团队每隔一周、每日早6点半外出工作至晚8点多,一干就是一个暖季。由于北半球动物的冬季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波动的重要因子,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冬季依然是他研究工作的主要季节。冬季,寒风刺骨,有时漫天大雪,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从10月至来年4月,每月都要进行为期十几天的野外工作。为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工作的连续性,无节假日概念,甚至有时在春节期间不得不在野外工作。近年,边疆晖基于对鼠害种群波动机理的研究,从保护青藏高原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角度,利用高原鼠兔肠道寄生物-球虫的感染专一性和较强致死性等特点,开展了防治高原鼠兔的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寄生物与天敌对害鼠种群控制技术等工作,并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及示范作用。在2015年由中国动物学会主办、青海动物学会承办的青藏高原鼠害防控学术研讨会上,边疆晖应邀做了题为“高原鼠兔无公害新型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的大会报告,受到与会者的热烈反响与好评。

  边疆晖同志正是以其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追求,不畏艰苦,孜孜不倦,为我国小哺乳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诠释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