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苑榜样>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
王爱勤
发布时间:2016-07-21 来源: 【字号:  

  王爱勤,男,1963年2月出生。1986年6月入党。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委员、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发展中心主任、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等职务。作为一名有着近30年党龄的党员,王爱勤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能带头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院党组“率先行动”计划和研究所各项决策。热爱科研、勇于创新、勤勉工作、拼搏进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从事有机合成、天然高分子材料、环境材料和黏土矿物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带领团队在推动我国环境材料发展和黏土矿物高值化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王爱勤同志理想信念坚定,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党员的高标准高要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真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十八大以来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群众基础扎实,模范作用突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积极组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当好“标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自觉强化自身作风建设,主动承担学科建设、项目争取、人才队伍建设等重任,在各方面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深入群众,与实验室职工、研究生交心谈心,坦诚相见,沟通思想,创造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

  二、敢为人先,开拓黏土资源高值利用新局面

  凹凸棒石黏土具有纳米材料的属性。我国凹凸棒石黏土资源丰富,但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不高,主要原因是天然形成的凹凸棒石棒晶以棒晶束形式聚集。如何在不损伤棒晶长径比前提下,高效解离棒晶束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问题。王爱勤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发了凹凸棒石棒晶棒晶束解离一体化工艺,实现了棒晶的纳米级分散。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了不同类型改性剂对凹凸棒石表面功能化改性研究,建立了高压均质和改性剂协同作用提高改性效率的新方法,实现了应用导向的凹凸棒石表面性质调控和功能化设计。开发了凹凸棒石纳米无机凝胶、凹凸棒石油品高效脱色剂和凹凸棒石霉菌毒素吸附剂等高值化利用产品,并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从应用基础突破、关键技术发明到高值产品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链,所建立的技术体系显著提升了我国凹凸棒石的自主研发水平,在国内外同行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凹凸棒石黏土产业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了推动产学研结合和黏土矿物资源的高值化利用,2010年3月,王爱勤研究员挂职江苏,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和“江苏省凹凸棒石黏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聚集人才、突破技术、驱动产业”为宗旨,汇聚了一批专家聚焦凹凸棒石黏土,研究凹凸棒石黏土,通过 “人才链”牵动“产业链”,促进了政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以中心为依托,先后获批江苏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凹土材料产品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火炬盱眙凹土特色产业基地,助推凹凸棒石黏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的“盱眙模式”。 中国科学报分别以《点“土”成金——中科院助力江苏盱眙凹土产业升级纪实》《从可替代迈向不可替代——记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和破解“土黄金”的“密码”》为题作了报道。

  三、聚焦生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循环经济

  环境材料是生态恢复的基础材料,过去的工作缺少材料创新和配套。为此,王爱勤从2000年开始,根据西部土壤和气候特点,以高值化利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淀粉和甘肃丰富的矿产资源---凹凸棒石黏土为背景,开展了基于凹凸棒石有机无机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农业化学节水调控关键技术与系列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形成了凹凸棒石黏土有机无机复合保水剂、淀粉发泡输水材料、植被多功能恢复剂和抗蒸腾新材料,分别在甘肃“读者林”基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和兰州南北两山等地进行了近十万亩的成功应用。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环境材料研究中,王爱勤研究员提出了“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融于自然”的理念。凹凸棒石在国内食用大豆油脱色剂市场上已占到70%以上的份额。但凹凸棒石用于食用油脱色后就失去了活性而成为废土,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及地下水质,而且所含油为高不饱和油时,脱色废土与空气接触还容易发生自燃,引起火险。在众多的土壤污染修复材料中,近年来黏土矿物和生物炭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从保护环境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利用凹凸棒石黏土脱色后残留的油脂为天然碳源,通过一步法焙烧制备了生物炭/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目前正与相关单位联动进行实际应用。该方法为实现凹凸棒石黏土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和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四、潜心科研,专业领域结硕果

  王爱勤能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实验室科研工作一线,不断强化自身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兢兢业业、勤奋耕耘。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和正在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江苏省科技支撑和甘肃省科技支撑等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SCI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62件,其中授权32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2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在凹凸棒石黏土研究领域,王爱勤是全世界发表SCI论文最多的作者,于2014和2015连续2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类榜单前10名。2011年获“中国凹土都梁香兰奖”和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由于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贡献,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2013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4年江苏省淮安市劳动模范;2015年获淮安市首届“最美科技人”荣誉称号。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他积极优化学科队伍,整合条件资源,努力推动学科团队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能关心同事、淡泊名利,培育团队形成了很好的协作和奉献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该同志将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创新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的进取精神,在科研工作岗位上开拓创新、辛勤耕耘,用心血浇灌自己衷心热爱的科研事业。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