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科苑榜样>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
曾凡江
发布时间:2016-07-20 来源: 【字号:  

  曾凡江,1966年生于新疆,1990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当时的新疆八一农学院),199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生。自1997年到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工作以来,19年如一日,长期坚持在风沙肆虐、环境严酷的科研第一线,为极端干旱区恢复生态学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贡献者自己的力量。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曾凡江及其所在的策勒站研究团队在干旱区防沙治沙理论的研究和植被修复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危害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平时的科研工作和学习活动中,曾凡江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表率作用。曾凡江长期坚守、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不畏艰辛、拼搏创新,身体力行、服务大局,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和素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一、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凡江十分重视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政治理论水平。在日常生活和平时工作中,曾凡江坚持不断地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党内和国内大事,特别是紧紧围绕党中央部署,认真学习和领会地党中央各项规定的内涵与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基础知识。曾凡江多次参加不同形式的整治学习活动,系统学习和认真领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本质要求,特别是近几年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坚持不懈地政治理论学习,提高了理论素养,牢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曾凡江紧密结合自治区区情和科研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和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和视察中国科学院讲话精神,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同时,能够围绕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积极参与新疆科技问题研究和撰写科技项目建议,参与组织了事关新疆南疆地区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疆和田地区农牧民增收技术体系的构建和示范等科技项目。曾凡江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按照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能处处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并且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性活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优秀共产党党员。 

  策勒站是距离研究所最远的一个野外站,这里社会环境较为复杂,长期学习和工作在站上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不时存在恐慌的情绪,而且很少有机会参加研究所组织的学习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曾凡江联合其他老师,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活动,以稳定大家情绪、坚定大家的信念、鼓足大家的干劲。具体做法是:①在站举行双周政治学习活动(结合近期发生的重大或重点新闻事件,谈体会、谈思想、谈感受);②与策勒县党办联合,积极参与策勒县委党办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提升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觉悟;③与当地“访惠聚”住村工作组联合,不定期邀请住村工作组成员来站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讲思想理论课等,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研究所和业务部门领导的高度认可。 

  二、深入开展科研工作,持续服务地方发展 

  通过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曾凡江及其所在的策勒站研究团队不仅在干旱区防沙治沙理论的研究和植被修复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风沙危害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中国科学院项目、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等。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刊物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受理发明专利5项。获软件登记5项。培养研究生20余名。研究成果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沙尘发生及输送机制的研究方面,曾凡江研究员带领和指导中方研究小组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与日本科学家一道,通过连续多年的风沙运移规律研究、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观测和多点采样测定分析,揭示了不同区域沙尘发生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临界风速的关系,阐明了不同区域的沙尘组成和粒径分布及其季节与年际变动规律,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化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在干旱风沙区主要自然植被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方面,曾凡江研究员带领和指导研究团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通过长期系统的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阐明了干旱风沙区主要自然植被定居、生长和繁殖与地下潜水埋深的关系,形成了干旱风沙环境主要退化荒漠植被修复的技术体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和灌溉诱导技术修复退化荒漠植被近10000亩,在干旱风沙区退化植被修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实现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为干旱风沙区绿洲外围的综合防护体系构建和荒漠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 

  (3)在干旱区绿洲外围经济型生态屏障构建模式和技术推广方面,曾凡江研究员和研究团队的科技人员与研究生一道,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和田县和墨玉县的绿洲外围风沙区建成了1000亩的经济型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基地,并分别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皮山县、墨玉县、和田县和策勒县成功推广10000余亩。经济型生态屏障良好体现了防风固沙效益和经济产出的协调统一,其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据植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形成了植物种的多种配置模式:二是形成了经济型生态屏障的结构优化模式(“外带内网”结构模式),即,风沙前沿的天然植被带和人工灌木带,其后是林药种植片网、林果种植片网、林草种植片网和防风及用材林网。曾凡江及其研究团队的科技人员和研究生在干旱区绿洲外围经济型生态屏障建设方面的取得的成绩,将在新疆干旱区及条件类似区域的绿洲外围生态防护体系构建及可持续经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和曾凡江研究员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以及策勒站研究团队科技人员和研究生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的。策勒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的策勒县,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南缘,风沙天气最为频繁、自然条件极其艰苦,社会环境异常严峻、经济基础最为薄弱,科学文化十分落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以上。自1983年建站以来,几代策勒站人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当地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作为第三代策勒站人,曾凡江研究员以前辈为榜样,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年均发生沙尘暴20余天,年均发生扬沙和浮尘天气200余天)、社会环境异常严峻(不时发生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曾承受着两地分居的压力、孩子患先天性疾病需要照顾的压力和站区生活艰苦的压力)的条件下无怨无悔地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如今曾凡江所在的策勒站研究团队已有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4名、中级研究技术人员5人,形成一个素质好、年纪轻、精力旺的研究团队;曾凡江现带有4名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他指导的研究生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多年来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共获得各类奖励和荣誉称号13项次。主要包括:201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入选新疆“天山英才”人才培养计划工程; 2013年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2014年获得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科技贡献奖; 2014年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曾凡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怎么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真谛,他在风沙肆虐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区域,长期坚守坚持,任劳任怨、探索发展、服务群众,展示了他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本色。

(责任编辑:张楠)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