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时事专题>芦山救灾:中国科学院在行动>媒体报道
【文汇报】震后108分钟,遥感机飞往灾区
发布时间:2013-04-25 来源:中国科学院 【字号:  
和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航空遥感中心主任李震通电话时,他刚开完一个业务研讨会,作为研究所救灾小组的一员,他的“看家本领”就是利用三维监测与评估系统,对震后灾区的道路、建筑物等受破坏情况进行监测,并利用遥感航拍得到的影像资料,分析各地发生山体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协调物资分配。
地震后,哪里受灾严重,哪里需要物资支援,遥感飞机可以在8000米的高空“用事实说话”。据李震介绍,地震发生当天和第二天,遥感飞机共进行了4次航拍,其中第一次航拍花费了4个小时,持续时间最长,基本覆盖了全部受灾地区,传回了328G的航拍数据。20日下午,遥感飞机再一次起飞,重点“探查”县城和有人口居住地区。21日,芦山县开始下小雨,遥感飞机虽然“卖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传回的影像大多有云层覆盖,有用的影像较少。
“通过传回的影像可以看到,宝兴县有60%的房屋塌落,还有一些山体滑坡破坏了农田和道路,这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李震也表示,总的说来这次地震受灾情况比汶川地震小得多,发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这次航拍,并不是遥感飞机首次应用于地震,5年前汶川大地震时,李震也做过相同的事,但和以前相比,这一次的反应速度让他印象深刻。
“4月20日早上8点02分发生地震,8点30分我的手机上就收到了地震相关信息。当我8点50分赶到单位时,已经成立了一支近100人的行动小组。”李震说。
地震发生前,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正打算对汶川地区5年来的环境变化做一次监测,所以有一架遥感飞机正好降落在四川绵阳。地震发生后,航空遥感中心立即启动响应机制,为航拍申请空域,9点50分,遥感飞机起飞,向芦山县进发。
“仅仅108分钟后,我们的飞机就起飞了,这次灾害发生后的响应速度比5年前快得多。”李震说。
(原载于《文汇报》 2013-04-25 02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