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方针部署
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2-07-06 来源:经济日报 【字号:  

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改善民生,迎接新科技革命,都对科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科技体制又一次到了需要大幅度改革的时候。科技体制改革的难点在科研院所,重点也在科研院所,突破口也在科研院所。

一、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分类改革”。198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就确定了院所分类改革的基本方向。27年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实践证明,只要奖励、评价的导向对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上世纪80年代,我国缺少高水平论文,因此政策强调论文影响因子,现在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位了;90年代我国大力实施专利战略,现在专利授权量已经世界第三位了。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要在继续分类改革基础上,完善政策鼓励科研院所成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加强原始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注重新产品开发。

二、改革的热点是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加快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依靠科技创新把经济搞上去。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主要途径:一是应用型研究院所进入企业,或转化为企业;二是政府支持企业建立技术工程中心、产学研联盟、博士后流动站等科研基地,引导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三是政府应用性研究计划的课题应由企业出题,并由企业牵头实施;四是企业科技人员退休待遇要与大学、科研院所同等人员相当,解决企业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五是让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科技人员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吸引全社会科技人员为企业服务。

三、改革的难点是解决“四大闲”的问题。当前研究院所体制改革的难点:一是如何终止一些重复性的“闲项目”;二是如何分流从事重复研究的“闲人”;三是如何实现“闲仪器”的共享共用;四是如何杜绝重复建设的“闲设施”。因此,解决“四大闲”问题已经成为深化改革、提高效率的关键,有效措施是给院所长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权确定研究方向、有权聘用人才、有权调配仪器设备。

四、基础研究类院所要以国际一流为发展目标。基础研究只承认世界第一。基础研究的选人标准应该像体育界选运动员一样,选世界一流的、或者有望成为一流的运动员,失去竞争能力时,立即更换岗位。改革措施有:实行全员聘用制,可有效解决低水平研究人员流不出的问题;长期稳定支持、按实验室拨付经费,可有效避免多头申请经费、多头检查验收,浪费时间的问题;考评不与奖金、福利挂钩,可有效减少攀比、浮躁现象的产生。

五、技术开发类院所要坚持为发展经济服务的根本方向。这类研究院所的使命就是解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巩固国防急需的技术问题,要以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为最终目标。要赋予院所长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取消以论文、奖励为主要指标来考核、评价应用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做法,以发明专利数量、开发新产品数量,以及产品销售额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要让对经济发展有实质贡献的专家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六、公益类研究院所要坚持为改善民生服务的基本方向。从事农业、资源等公益性研究的机构与人员要把为民生改善服务作为根本任务,研究成果要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政府“养机构、不养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全面实行合同制,引入淘汰机制,切实解决好“四大难”问题。政府在建好一批公益类研究机构的同时,通过政府采购、后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研究与创新活动,开拓公益性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