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苑先锋
中科院优秀党员张冬荣:
张冬荣:平凡岗位上书写闪亮人生
发布时间:2012-09-28 来源:中国科学报 孙爱民 【字号:  

张冬荣

她是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从业16年来,用一颗平凡的心在科研支撑岗位上默默耕耘,即使身患重病也不忘坚守岗位。

她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入党9年来,用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高高举起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旗帜。

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甚至在得知自己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党员时,她也感到“受之有愧”,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不要夸张”。

然而,就是这份平凡、这份普通、这份执著,感动着她服务的科研机构工作人员,感动着地方文献情报工作人员,感动着听了她一门课的学生,也感动着她“80后”的同事。

她就是党员张冬荣,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一名普通图书馆员。

开创国科图众多“第一次”

1996年,张冬荣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现为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从此,她便踏上了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之路。

从组建学科馆员团队,到培训新任学科馆员;从建立学科化服务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到制定总分馆联动学科化服务方案。张冬荣秉承“甘为人梯,敢为人先”的服务理念,成为新一代图书馆人。

“我有幸主持或参与了国科图的很多第一次的工作。”她在谈到自己工作时说。

第一次策划组织“走进科图”一小时到馆读者系列培训服务;第一次在主页开辟“读者培训”栏目,设立“新生入馆指南”、“预约培训”、“培训意见与建议反馈”、“网上教室”等在线读者培训项目;第一次制作完成《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源与服务》音视频课件;第一次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开设“科技文献和网络资源实用技巧”信息素质教育课程……

一个个的“第一次”不仅记录了她开创性的服务业务,也记录了她“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理念。

中科院信息服务的活地图

许多人都说,张冬荣是一张中科院信息服务的“活地图”。全院一百多个研究所,每一个所级文献情报单元的工作人员是谁、工作特点如何、服务推进的难点与需求是什么,张冬荣都了如指掌。

她曾走访全院40多个研究所,深入科研一线,持续跟踪用户需求,策划打通资源获取渠道。中科院厦门城市环境研究所负责文献情报的工作人员说:“张冬荣是我们在国科图的‘娘家人’,有事就找张老师!”

在信息素质教育课上,张冬荣的课堂魅力还获得了研究生们的认可。在一封给张冬荣的信中,一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毕业生写道:“感谢您曾经给我上的每一堂课,从您身上我看到了传播知识的快乐,也坚定了我走上这样的求职之路的信心。”

重病面前不退缩

2009年春,张冬荣在工作中明显感觉眼睛不适。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张冬荣,甚至抽不出时间到医院检查。走访地方研究所、组织研讨会,她依旧是“时间紧、任务重”。即便是在2003年SARS肆虐期间,国科图其他部门都已停止工作,张冬荣依旧往返于图书馆与研究所之间。

半年后,张冬荣得知自己患了重症肌无力。

当问及刚知道病情时的想法时,张冬荣说:“千万不能影响工作。”

为此,张冬荣在把手头的工作理顺之后,才开始投入病情治疗中。“绝不能耽误研究所的服务,不能耽误研究项目的推进,不能耽误研究生的课程教育。”

2010年,张冬荣的病情逐渐稳定。图书馆领导想让张冬荣继续休养一段时间再工作,可她婉言拒绝,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谈到重病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时,张冬荣微笑着说:“患病让我改掉了很多不好的工作习惯,现在再也不敢熬夜工作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由于前期服用了大量药物,张冬荣的肝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但她却早已看淡。“活多久,病就会跟着我多久,工作还是丢不掉。”她说。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2-09-28 A1 要闻)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