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院士寄语
回忆与老院士在一起的两三事
发布时间:2015-05-15 来源:张宗烨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字号:  

  于敏院士:带领我进入科学研究的启蒙老师

  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间,我在他的指导下工作,从科学知识、研究方法到做人的道理,他教会了我许多许多。每当回想起那段时间的情景,都有一种幸福感。文革开始以后,科研工作基本停滞,于先生忙于“国防任务”,我因为家庭的问题,不敢与于先生联系,但心中还是常常念着他。改革开放以后,我每年都去看望他,与他聊聊天,在交谈中他的淡定和爱国情怀,让我感到自己的牢骚太多,无法与他的思想境界相比。1999年我当选院士以后,一次院士增选,我与于先生同在一个初选评审小组,当我把准备介绍的候选人材料给他看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他问得非常仔细。由于这些候选人都是我们的朋友,如何掌握介绍的分寸,让我有些为难。于先生告诉我一定要把候选人的成绩讲够,但不足的地方也不能藏起来,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又一次教育了我。

  钱三强院士:知遇之恩

  1956年我大学毕业,恰好赶上全国号召向科学进军。在当时,以我的家庭出身很难进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而钱先生却拍板让我进入原子能所,给了我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的机会。后来听说在文革中他为了此事还受到了批判,我一直感到很对不起他。文革结束后,钱先生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组织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的国际讲习班,请了多位华裔物理学家回国讲学,为中国的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早日走向国际前沿创造条件。我很荣幸被钱先生选派为核物理国际讲习班的学术秘书,使我这个在文革中一直灰头土脸的人感到了阳光。为了鼓励和教导我更好地做好工作,钱先生还在百忙中托人给我带来了一张小纸条,上面是他亲笔写的几句话。大致的意思是告诉我现代科学是集体的科学,只有团结大家,才能做出好的成绩。我看了他的纸条,非常感动,老一代的科学家就是这样爱护和培养后辈的。

  吴式枢院士:诲人不倦

  八十年代以后,我与吴式枢院士有了比较多的往来。在与他的交往中,我感到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诲人不倦。每次我向他请教问题,他都会认真地考虑,然后给我满意的解答。印象最深的是吴先生总是微笑着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让人倍感亲切。我与他共同组织过多次国际会议,每次与他交流,他总是为大家着想。我有时因说话不顾场合造成些不愉快,他就笑着对我说:“你说这话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那就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呀,为什么不能换一种口气说呢?”说完又问了我一句:“你说对吗?”他的这种批评方式的确很容易让人接受。后来我就常常想到他的这几句话和他的笑容,时时提醒我要多换位思考。

  值此庆祝学部成立60周年之际,我写下与老一辈科学家在一起的点滴往事,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敬意和对学部的祝贺。

(责任编辑:任霄鹏)
关闭页面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