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诗文书画摄征集>征文
不忘初心,谱写人生的使命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9-10-22 来源:植物所 孙英宝 【字号:  

  2019年元宵节后的第二天,93岁的王文采院士乘坐班车到植物所上班。这也是王先生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一个规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先生会在每周二或周三来单位上班,当天晚上会在植物所的宿舍楼住宿一晚,第二天再工作一天,下午下班再乘坐班车返回中关村的住所。先生每次来单位上班的前一天,一般会打电话通知我,就文章或著作进行商讨与交流。我也会在先生乘坐的班车到来之前,提前到办公室等候先生的到来。

  本次是王先生春节过后的第一次上班,也是先生在编写专著《中国翠雀属植物》的起始阶段。先生进入办公室之后,看到我很高兴的打了招呼,但我发现他的神情有点不太舒服。先生放下文件包和手中的一个塑料袋之后,从包里面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是先生在家里面,手持放大镜在看文件时拍的一个画面。

  我正在想先生为什么给我照片,先生微笑着告诉我:“英宝啊,我的眼睛近期不太管用了,阅读和写作必须配上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这有点糟糕了!”

  我听了之后,才明白先生为什么在照片中手持绿色放大镜的原因。顿时,心里莫名的一酸。想起先生在2018年6月的时候,校对编写完成的专著《中国唐松草属植物》时,因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治疗的景象。我当时曾很激动地劝先生不要太辛苦了,一定要注意身体,毕竟九十几岁了,工作要慢慢来,健康最重要。今天,又与先生商议,近期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眼睛,先生点头答应可以考虑一下。

  当天下午,我在与李银心教授交流的时候,说起了王先生眼睛的事情。李老师说有个从国外回来的好朋友,是非常有名的国家级配镜技师,现在安定门附近经营一家名为“陈永明眼镜店”,对眼睛的研究非常权威,可以带王先生到他那里看一下。随后,李老师与她的这位朋友陈医生取得联系,并定好明天带王先生去就诊。

  第二天上午,我到王先生办公室,跟先生说已经约好一名很好的眼科专家,一会就去看一下眼睛。先生一听,非常高兴。于是,我就驱车带王先生去拜访陈医生。

  到了陈明亮眼镜店之后,陈医生已经在等候,在交流几句之后,陈医生把王先生带进诊疗室内,准备用机器设备为王先生进行眼睛的测试。此时的王先生感觉略显激动。

  陈医生扶王先生坐稳之后,和蔼的问道“老先生多大年纪了”?

  “93岁啦!”王先生回答到。

  “您的眼睛怎么不舒服了,具体的给我讲讲如何?”陈医生微笑着和蔼的问到。

  “就是最近写字和看报都看不清楚了,必须借助放大镜才可以…….”王先生激动地用手比划着。

  “嗯,没关系,今天我就给您好好检查一下!您那只眼睛不舒服啊!”陈医生依旧和蔼的问道。

  “是我的左眼,比较模糊”王先生答道。

  “嗯,知道了,那您的右眼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呢!”陈医生接着问道。

  “我的右眼啊,在10年前已经失明了…….”王先生很无奈的回答。

  “啊?!……这……..”一直保持和蔼态度的陈医生有点诧异,也有些激动,转身把目光转向了我。此时我不仅同样的诧异,而且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在这十年的时间中,一直与王先生有很多见面和交流,但竟然没有发现先生的右眼竟然已经失明。而且王先生手写的几部科学著作;几十篇研究文章;给植物学界诸多专著作者写序等等,都是在用一只左眼来完成的啊!

  “请问老先生现在是在做什么?李老师跟我说老先生还在做研究,这是真的吗?”陈医生表情凝重,用诧异的眼神和试探的语言问我。

  此时的我心情非常难受,已经很努力的咬牙控制不让泪水流下来。看着陈医生期待答案的眼神,我深深的点了点头,已经哽咽的说不出话。这泪水也实在无法控制了,迅速转身奔向门外。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王先生在标本馆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研究标本;一笔一划的写着稿子;校对书稿……等场景。深感王先生这是用生命的余光在谱写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与生命进行赛跑,更是生命价值的最高呈现。

  十分钟过后,我强制平服自己的状态,擦干眼泪,返回诊疗室。

  掀开门帘,看到陈医生正在与王先生边交流,边更换着一个大抽屉里面的不同的镜片。陈医生看到我进来之后,在四目相对了一下之后,也看到她内心复杂;陈医生也看到了我的状态,向我点了下头,我也点了下头。

  “英宝,你回来了,刚才陈医生说我这眼睛不太好办!”突然,王先生有点激动和无奈的说。

  “王先生,您别着急,我们再想其他办法,我建议还是去同仁医院去找专家好好查一下,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陈医生又和蔼的回复王先生。同时,又看了我一下,我已经从陈医生的眼神中感觉这事情可能有点难度。

  时间已经过了近2个小时,陈医生非常细心的帮王先生作了检查,然后又搀扶王先生走出检查室,坐定之后,向我们讲了他的检查结果。陈医生说本来想如果问题不大,自己可以帮王先生定制和赠送一副眼镜,但现在来看,已经不是眼镜的问题,由于诊所能力有限,还是建议到同仁医院去做详细的检查,确定病情之后,如果需要更换眼镜,还是愿意免费为王先生配制。同时表示,对王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仰,也希望王先生的眼睛能够尽快康复起来,但一定要注意休息,因为当前仅有的一只眼睛也出现了问题。

  在回单位的路上,我问起王先生十年前右侧眼睛的事情,先生跟我说当时找同仁医院的大夫看过,经过诊断之后,说是由于长期使用,缺乏保护的情况,导致眼底黄斑病变,已经不可治愈。没想到现在的左眼也会出现问题。

  “不过没关系,趁着眼睛还能借助放大镜来工作,还是赶紧把《中国翠雀属植物》的稿件搞完,我的研究工作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因为这眼睛实在是不听使唤了!后面的工作就辛苦你了……”王先生对我微笑着说完,把目光转向了车窗外的远方。

  此时正在驾驶的我,再次哽咽的说不出话,发抖的双手紧握着方向盘,仅能从鼻腔发出“嗯”来回应王先生。

  王先生在中国的植物分类学领域内,辛勤耕耘了近七十年,著述丰厚;不仅学术成就令人赞誉,道德情操更是令人称道。王先生早期深受林镕先生和胡先骕先生影响,对自己的研究有长远的规划,并且不懈努力,严谨治学,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先生平时心态平和、待人诚恳、为人低调,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关键是先生胸怀大局,是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分类学家。现在虽已耄耋之年,只能利用一只眼睛,且还要借助放大镜才能进行工作,仍不忘初心,继续谱写人生的使命与价值。

(责任编辑:叶瑞优)
关闭页面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