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习资料
晒晒五年来科技创新成绩单
——十九大代表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7-10-21 来源:科技日报 操秀英 刘莉 【字号: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体现在投资、决策、牵头研发和成果转化这四个方面。这方面中央已经有了文件,我们也按这个思路在做,目前来看做得还不是完全令人满意。对政府部门来说,一方面是加强服务,一方面要收集更多的企业需求。今天,我们现场就收集了一些需求。”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回应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院士有关进一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这番话,让记者们会心一笑,并为他的坦诚和幽默点赞。

  没有讲话稿,不是一本正经地照本宣科,十九大新闻中心20日举行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体采访,更像是科技界人士与记者们聊聊“创新那些事儿”。

  出席发布会的代表除了王志刚和王恩东,还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陕西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王志刚首先交出了一份过去5年科技创新的成绩单。在基础研究方面,除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点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他还提到碳卫星、我国科学家发现新的中微子震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在重大工程方面,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探月、大飞机、蛟龙、超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的超算连续多年排在世界第一,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王志刚说。

  “当然许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是很贴近的。”他举例说,比如共享单车集成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包括智能芯片、射频识别、位置服务、电子围栏、移动支付等。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有些地方是突破,甚至是颠覆性的。”王志刚总结。

  系列改革措施激发创新活力

  “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驱动创新。”王志刚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提到科技体制改革对创新的驱动作用。“整个生产发展方式、消费的引领以及产业界的竞争和合作的变化,都会倒逼政策创新,甚至法律环境的改进和优化。”

  王志刚介绍说,为系统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首先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联合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围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10方面143项举措,形成了时间明确、路线清晰的改革“施工图”。

  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在科技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评价、项目评审等方面,我们都做了一系列改革。为了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问题,我们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就是鼓励科技人员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甚至自己办企业,让科技人员名利双收,也就是说既得到社会尊重又实现了自己生活的改善,过上更体面的生活。”他说,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50%以上要奖励科研团队,这样他们就有积极性了。

  “还有院士制度改革,就是要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王志刚说。

  一线科研人员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国家有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我们深切感受到,赶上了好时代,有很好的环境可以放逐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王秀杰说,在项目申请、经费预算、项目经费执行、项目执行汇报等环节大幅简化和更灵活。

  “科研活动很多是不可预期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现在的政策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活度,使得科学家能够有资源、有条件去捕捉到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新的增长点,能够更好地在创新发展的探索中取得更多引领性成果。”王秀杰表示。

  各地的改革措施也持续推进。卢建军介绍说:“陕西有27.6万科技人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而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就是科技人才。从去年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来,我们落实总书记的讲话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更加充分地尊重科技人员创新,以更加包容的胸怀宽容科研失败。”

  国家战略导向是科技跃升的重要手段

  “过去几年,我们国家科技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针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安排重大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组织建制化、体系化的科研力量,集中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在王秀杰看来,国家战略导向、团队作战可以成为我国科技快速跃升的重要手段。

  江风益也赞成她的看法。“我国现在是LED的最大生产国,也是最大消费国和最大出口国。LED技术和产业为什么发展得那么快?”江风益觉得,这离不开国家的引导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国家在LED技术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制定了总体战略,技术跟踪和技术创新同时布局,当核心技术还掌握得不够好的时候以跟踪为主,但同时也布局创新。此外,以应用促发展。“现在我们有了自主技术,还有新的路线,其中还有部分领跑的技术。”

  时间紧任务重 继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到2020年我们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确实时间很紧。作为科技管理部门,我们也感到时间紧迫、压力很大,一种责任感或者说是赶快工作的动力也在‘茁壮生长’。”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更好营造创新环境的问题时,王志刚表示,我国走的是科技强国普遍践行的“以人才强、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道路。因此,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科研人才积极性仍是主要任务。

  王秀杰在谈到建议时则表示,未来趋势是各领域、各专业协同创新的机会越来越多,希望未来在科技评价方面能出台更多政策,鼓励科学家之间的合作。

  “建议能够有更多来自企业的专家参与到国家科技政策规划的制定工作中来。”王恩东的这条意见就是王志刚现场搜集的“企业需求”。

  王志刚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它是战略支撑,不是战役支撑,也不是战术支撑,它是要长期地、一以贯之地以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们走向现代化国家必须迈过的关口和我们下一步的战略目标。”他说。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继续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王志刚说。

  “伴随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科技创新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何选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在乐观的同时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王志刚最后说道。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