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学奖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三家”
发布时间:2013-10-21 来源:金融时报 张环 【字号:  

  作为2013年诺贝尔奖的最后一个奖项,经济学奖日前揭晓。与往年不同,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将这一殊荣同时授予了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分别是尤金·法玛(Eugene·Fama)、拉尔斯·彼得·汉森(Lars Peter Hansen)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以表彰他们在“资产价格实证分析”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由于本次颁奖正逢美国债务规模即将触顶,政府“停摆”还在继续、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转向的关键时期,金融市场对获奖情况非常关注。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垂青资产价格理论的开拓者,不仅说明金融理论的重要性,更足以证明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价值。

  尤金·法玛、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三位经济学家,均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的理论探索,成就卓著。本次获奖声明称,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资产价格理论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这些成果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理性投资者对资产价格的不确定性,因为资产价格风险越大,回报率越高。另一种解释侧重于理性投资者行为的偏离,因为行为金融学需要考虑到制度的限制,比如限制投资者就错误的定价进行市场交易。“他们三位发展出了资产定价研究新方法并将其用于对股票、债券和其他资产价格细节的研究之中。他们的方法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标准。他们的成果不仅给理论研究提供指导,更有助于专业投资应用……如果要预测未来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的股票和资产价格,是不可能的。但是从长远来看,预测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却是可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在发布会上说。

  资料显示,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及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9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家奖”,简称诺贝尔经济学奖,或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它在评选阶段、授奖仪式方面与其他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可颁发给单个人,上限为三人,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资本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评审委员会的关注。1990年,默顿·米勒、威廉·夏普与马可维兹首次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1997年,罗伯特·默顿与迈伦·斯科尔斯因完善与补充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第二次获得诺奖。今年的诺奖再次眷顾资本市场,足以说明这些理论的成熟及其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在今年的三位得主中,耶鲁大学国际金融学中心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席勒算是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一位。作为新凯恩斯学派的核心成员,他是著名的标准普尔/凯斯—席勒房价指数(S&P/Case—Shiller HPI)的创始者之一,该指数至今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指标。理论界认为,他的开创性贡献集中在金融市场与金融行为学领域。在其代表作《非理性繁荣》中,席勒用较为通俗的表述将投资者的投资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曾风靡国内证券市场,被视为理解市场波动的“圣经”。2005年,他也曾指出美国楼市可能过热,当前,席勒已意识到市场可能正在犯同样的错误。当投资者意识不到资产价格已脱离基本面时,泡沫就产生了。

  除席勒外,另两名教授均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夺金专业户”——芝加哥大学。尤金·法玛教授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成功展示了股票真正价值在短期内极难预测,认为相关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体现,市场则是有效的。在此情形下,股票价格已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信息,包括所有公开的公共信息和未公开的私人信息,在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迅速反应下,投资者不可能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机会。汉森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和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阵方法。广义矩阵方法是一种矩阵估计,不像人们熟悉的一般的回归方法那么严格,可以放宽对很多数据的性质要求。运用这个方法,他和其他的研究者发现对这些理论的修改最终能够解释资产定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这一方法得到普遍使用。

  对于三位经济学家的获奖,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评价称:“法玛勾勒了人完全理性时精妙有序的"有效市场",提供了金融市场分析的基准,贡献类似莫迪利安尼的MM定理、阿罗·德布鲁的完全竞争市场、科斯定理;席勒则系统记录了人在动物精神驱动下金融市场的"非理性繁荣"乱象。夹在中间的汉森,则显示了理性人试图克服"动物精神"的努力。”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今年的诺奖获得者的理论对警示全球未来的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仍有重大作用。金融监管当局在实施监管时也需要把人的行为变量和有效市场方面的变量纳入到决策之中,并考虑到市场行为主体的反映。”

关闭页面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