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纪念活动
国防科技大学官兵深切缅怀钱学森同志
来源:解放军报
  

10月31日,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同志逝世一周年,国防科技大学全体官兵深切怀念钱老。回忆起钱学森同志生前5次到原军事工程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给予学校的关怀关爱和教诲嘱托,仍觉言犹在耳,情景历历在目。

回国不久就到“哈军工”视察,鼓励和指导研制火箭、导弹

钱学森同志非常关心军事工程学院的建设。1955年11月25日,刚刚归国不久的钱学森同志,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院长清晨从北京乘专机赶来迎接,一直陪同钱学森参观。当看到一个非常简陋而又原始的固体燃料火箭试验装置时,陈赓大将问:“钱先生,您看我们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说:“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兴奋地握住钱学森的手说:“好,我就要你这句话。”钱学森后来才知道,陈赓当时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来专门请教他的。

当天晚上,陈赓院长宴请他时,钱学森说:“短短3年,就建成了这样一所恢弘而先进的大学,开设了如此众多的尖端专业,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将来中国的军事科学专门人才,主要靠军事工程学院输送了。”

1959年1月23日,钱学森同志第二次访问哈军工,专门就导弹工程系成立后与国防部五院的合作问题交换意见。1959年2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哈军工”正式成立导弹工程系。导弹工程系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在迅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有能力培养国防高科技人才了。之后,钱学森同志一直关心导弹工程系的建设,1962年1月17日专门写信,就该系几个专业教学计划问题与学院进行探讨,并鼓励大家“千万不能因遇到一些困难而退下去,要冲上去!”

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决策,为组建国防科技大学倾注心血

“文革”期间,“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主体南迁长沙,更名为长沙工学院。1977年7月23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在家中接见了长沙工学院临时党委负责人。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提出在“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为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决策,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同志思考着要把国防科技大学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1977年10月6日下午,钱学森在国防科委大楼接见长沙工学院各系的同志,指出要很好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他说,国防科技大学要有自己特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钱老专门谈了系统工程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问题。他说,技术总体很重要,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我们要搞国防尖端,可以从研究生培养开始。在谈到材料工艺系要不要撤销的问题时说,材料工艺问题要有所区别,如果属国防尖端科技需要的材料,如复合材料,是尖端发展方向,全国其他大学又没有的专业,我们就办,当仁不让,拼老命也要干。

1978年6月26日至7月5日,钱学森同志与国防科委陈彬副主任来校,全面指导国防科技大学组建工作,历时12天。

6月26日,在学校召开的大会上,钱学森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如何办好国防科技大学谈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的思想。关于教学与研究领域问题,他提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一切工作,我们搞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对自然辩证法更应该努一把力,不懂得辩证法是要吃亏的,我主张在座的都要研究自然辩证法,这是无止境的,我们掌握越好,我们的工作做得就越好。

在校期间,钱老多次与校领导、教师谈到如何办好国防科技大学的问题。他说,军事工程学院是毛主席批准创办的,周总理很关心,确确实实是重点的重点大学。今天回过来看,25年来确实有很大的成绩,今后要办好,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如果有什么教训,也应很好的汲取,这点很宝贵。另一方面,事情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现在要搞国防尖端技术,很光荣,也很艰巨,只局限于过去的经验是不行的,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

要求学校为国防尖端技术服务,提出学科专业设置原则

钱老认为国防科技大学不是办一般的大学,主要是为国防尖端技术服务的。1977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筹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6日他随同国防科委张爱萍主任,接见了出席会议的长沙工学院及各系负责人。他指出,国防科技大学就是为实现在国防科学技术上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服务的,不是办与全国其它重点大学那样的大学,主要任务是希望国防科技大学培养能够作为将来向科技现代化进军的主力部队,特别是在国防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主力部队。

钱老视学科专业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建设发展的关键。1978年6月,他利用来校宣布命令的时机,就学校教学与科研方向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发展尖端科学技术,首先是加强基础和专业基础,但不能丢掉“工”,因为搞工程技术是我们最后的目的。

钱学森提出按学科设系和专业,要重视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他强调指出,我们要使国防尖端技术快速发展,要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首先要看到的就是加强它的基础跟专业基础,没有好的基础跟专业基础,将来应付不了,跟不上国防尖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按学科设系设专业,有利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员之间进行交流,促进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根据钱学森提出的“按学科设系,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思想,国防科技大学系和专业设置均按这一原则实施,共设立了应用力学系、应用物理系、自动控制系、电子技术系、材料燃料系、电子计算机系、系统工程与数学系、精密机械系等8个系27个专业,保证了基础与专业、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

1979年7月,钱老来校参加教学代表会议时说:在专业设置上强调理工结合,落实到工,是完全对的。把理工结合到一个系里去,这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创造。

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调整建设发展规划

1981年3月26日至4月14日,钱老带领国防科委机关工作组来校,指导调整1981-1985年学校发展规划。在学校19天期间,钱老就学校任务和方向、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一一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规划调整的内容和要求,对学校建设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

4月12日,钱老同时任学校训练部部长的陈启智进行了长谈。钱老强调,理工结合、培养两高人才,这是共同的规律。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这样快,不加强数学就不能适应,但落实到工又是肯定的,不能片面理解。现在你们数学课那样讲需要大改革,讲得太细,时数可减少,省去时间让学生作些实验。

钱老专门就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几点意见:刚入校学生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差、有的人专搞纯理论,要对他们加以引导,培养务实精神;要开展高级科普讲座,开阔他们的眼界;要加强实验课等。

1981年5月8日,国防科委召开党委常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同志汇报国防科技大学的有关情况,原则同意他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见。

对学校培养“科技帅才”寄予厚望,关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钱学森一直对国防科技大学培养“科技帅才”寄予厚望。他曾反复强调,国防科技大学要培养的目标不与一般大学等同,要培养国防尖端科学技术的突击力量,攻关力量。1991年6月18日,钱老在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的一封信里,谈了对在国防科技大学试点培养科技帅才的想法。信中说:为了迎接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有必要考虑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时代及CIT(加州理工学院)时代之后,再创始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培养科学技术帅才的时代。不但理工要结合,还要理工加社会科学,可以先在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博士生试点。

对于如何培养科技帅才,钱学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别是对学校培养科技拔尖人才作了深入思考。他说,国防科技大学要大力开展科研。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学校的实际,自己创新,开展学术交流,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很好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根据钱老的思想,创办了“钱学森创新拓展班”,从人才成长环境和个体素质这两个基本问题着手,实施个性化培养,开展创新型教育,着力发现和培养青年杰出创新人才苗子。

钱学森认为科技帅才的培养,要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他非常关心学校的科学研究,长期悉心指导,给予鼓励和鞭策。1978年12月4日下午,钱老在办公室接见学校激光研究室高伯龙、黄云祥、史淑贞同志时,仔细听取了学校开展有关研究的情况汇报,就开展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发表了意见。在钱老支持鼓励下,高伯龙带领团队30多年锲而不舍,使我国在该领域的多项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伯龙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4月6日,钱老敏锐洞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在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秘书长王寿云同志的一封信中指出,量子计算机可能是计算技术的新而最有力的苗头,我们要紧紧跟上。随后,学校成立了“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设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课程,出版了国内该领域第一部学术著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李承祖教授被遴选为国家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员。

我们将永远铭记钱老对学校的特殊关爱,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开阔的世界眼光、卓越的学术成就、崇高的大师风范,加快创建我军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作者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张育林、政治委员王建伟)


关闭窗口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