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周干峙>纪念文章
周干峙:城市哲学守卫苏州
发布时间:2010-06-04 来源:苏州广播电视报 【字号:  

  IFLA,园林风景界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五月,当江南春意浓重时,IFLA 来到苏州。把它“带到”苏州来的,是中国建筑界的泰斗、前建设部副部长、两院院士周干峙。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规划专家,他“描”过西安、天津、“画”过深圳、唐山……然而他心里最惦念难忘的是——苏州。这里有他生命的起点,有他一往情深的故土。

  守卫古城

  他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苏州

  八十高龄的他,箭步走上IFLA的讲台,一头银发,背已不是笔直的,但步履轻快,语速和思维丝毫不亚于年轻人。

  “我很愿意陪同很多各国朋友来苏州看看,走走。”他一开口,热情主人般的开场。似乎,他一直陪同着这个城市的成长。从上世纪80年代苏州古城限高,到90年代干将路、古城街坊改造,再到2000年后苏州轻轨规划、三大新城规划,都有他的思想、他的身影、他的目光。

  他和苏州的关系,就像他的口音,久居北京几十年,开口就知是南方人。IFLA会议间歇,我们有幸和周老面对面,进行了访问。

  当我们把采访提纲递到周院士手里,他带着顾虑的脸上出现了一个微笑,然后爽快地问:“那么在哪里聊?”我不知道他微笑是因为上面问起他和苏州的缘分。

  苏州市住建局的一位领导说,周老见证、参与了苏州几十年来每一次重大的城市建设规划,他对苏州几乎是有求必应。

  苏州在新中国城市规划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在城市规划上的特殊地位从一开始就奠定了。” 那是上世纪50年代末,当时的城市建设部部长万里说过一番话:中国的城市很多,有些难免搞不好。不管哪里不理想,有两个城市一定要搞好,就是苏州和杭州。苏州在解放后的第一次城市规划就是在当时进行的,核心是保护古城,同时“把苏州翻一番”,发展了从古城至西边运河的区域,当时中国的城市还没有规划局一说,苏州的这番规划是直接由建设部派团队来进行的,周干峙就是成员之一。

  九十年代中期,干将路建设成全城热点,关于这条路该修不该修出现了两种意见,时任建设部副部长的周干峙来看了说,我一个人说了不算,我给你们请一批专家来吧。于是他请来了阮仪三、吴良镛,齐康等一批建筑和城市规划专家,这些人后来也成为苏州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的骨干,给苏州城建了一个智囊库。对苏州古城改造,他留下二十个字:“古城无价宝、古画难添描,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风貌。”对苏州而言,至今仍是金玉良言。

  老院士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西百花巷,今天的刺绣博物馆后面,与世界遗产环绣山庄一墙之隔,因当时抗战硝烟已起,他们全家搬到上海。几十年如一日周院士的母亲始终在家里讲一口苏州话,至今遇到苏州人,周老仍能用苏州话聊上几句。市住建局领导开玩笑说,别的城市建个什么可能会瞒着建设部,但苏州是不会隐瞒全部汇报的,因为瞒也是瞒不住的,周部长自己都会来看的。

  他的城市哲学

  苏州不以经济争先

  1986年,周干峙参与制定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这个规划中有个很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求苏州古城区的建筑不得高于24米。“当时干将路最高的建筑就是文物商店,大家觉得不能再高了,以此封顶。”让人欣慰的是,直到今天,这个规定仍然被成功执行。

  “其实当时压力是很大的,想要突破这个限制的人很多,理由也很多。”但苏州的一届届领导都坚持,一步不让。

  周老说,在很多人看来,楼盖得高一点,多一个容积率,一平方米可以多卖多少钱啊。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就会发现,不用拆房子,不用盖高楼,原汁原味的古城呈现出惊人的升值潜力。在北京,有人愿意花高价追着买四合院,因为它有文化价值。同样,苏州古城保护的成功,为这个城市保留了应有的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反过来让这个城市升值。

  周干峙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人们一定会反过来追求文化,这就是经济规律。在迅速发展的二三十年间,多少城市的人文风貌湮灭在这个规律里。而苏州用自己的城市哲学超脱了。

  最近苏州关于要不要建机场的讨论方兴未艾。而周老接到这个话题说:世界上有些城市还不欢迎机场呢。

  “瑞士首都伯尔尼就没有机场,老百姓反对,他们不希望机场破坏这个城市的宁静。”他举例,但是走出伯尔尼不远就有机场,一点也不影响这个城市空中交通的便利性。

  “苏州要不要建机场,这个话题我们不妨换一种说法:苏州怎样利用机场让我们更方便。”周老觉得,上海虹桥机场刚刚改造翻新,对苏州就是个大利好。苏州城东1小时就能到达虹桥机场,相比之下,北京尽管有机场,有的地方赶到机场还不止一小时。而且北京机场周边的居民还要忍受噪音的干扰。

  “造高楼就是现代化,造机场就是进步?这观念太落后了。”老人很不客气地说。

  他的城市梦想

  在苏州享受慢生活

  “苏州本来就不一样。”周老说,不要说限高是他的念头,那是很多专家参与的;也不要说IFLA会议是因为他而来到苏州,苏州园林甲天下是不争的事实。但苏州于他显然是一个不一样的城市。

  尽管从懂事起就已经离开苏州,但他一直以来对苏州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活的城市。“现在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苏州那时候就是个生活美好的城市,无论是居住还是饮食。”

  他并不很在乎苏州的GDP,而是更在乎这个城市的文化和鲜明的面孔。因为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们不再需要GDP或者高楼、机场这种东西来装点门面,人们需要的是回归到一个城市的本意,就是能让自己生活得好。“欧洲人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做慢生活,苏州就应该向慢生活发展。”

  “我希望苏州的未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有更好的教育,成为一个非常有文化的城市。”他说苏州这些年的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一个样板,让别的城市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张楠)
关闭窗口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