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徐祖耀>纪念文章
徐祖耀:一个院士为什么只住不到10平方米的蜗居?
发布时间:2017-03-12 来源:浙江新闻 李应全 范世清 【字号:  

  又一位宁波籍院士走了,如恒星陨落。他的离开,却引起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引起无数人缅怀。

  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成就卓著,一生未婚,平时粗茶淡饭,晚年住着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还捐资数百万元助困济贫。

  徐祖耀,一个闪耀的名字,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具有无私品格、高尚情怀的科学家。中国大地上,必定会长久回荡他的故事、流传他的传说。        

  为学至勤 冶金强国 

  甬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系主任徐祖耀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7日17时30分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逝世,享年95岁。

  综观徐老的一生,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为了钢铁强国事业,无私奉献了一生。

  据了解,徐祖耀1921年3月生于宁波鄞州,家世显赫,曾祖父是清末江南提督。父亲希望他学医济世,但他从记事起,目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日寇的铁蹄之下满目疮痍,他认为,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强大的工业,由此立下“冶金强国”的宏愿,自此奋斗不止。

  此后,他潜心于材料科学的研究与教学,成为我国著名材料专家。他长期执教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著作类)三等奖等。2000年,徐老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时常说:“我在科研中的快乐,是一般人一生都无法享受到的。”

  徐祖耀还是一名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已有柯伟、周邦新等3人成为院士。徐匡迪院士曾写道:“ 徐先生不仅是一位勤奋的、杰出的材料学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徐祖耀先生出版的《金属学原理》《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材料热力学》《材料科学导论》《相变原理》等专著,培养了我国几代材料学家。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副书记吴平告诉记者,先生时常对师生们说:“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大批科技人才,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因此,教育是根本,教师的天职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徐祖耀先生在家乡宁波度过90岁生日。在吹生日蜡烛前,他对在座的学生朗声说,他有三个愿望:第一,希望大家立志做好人,做一个正直忠厚的人,助人为乐;第二,希望大家要做强人,内心坚强,工作负责;第三,现在我们的国家是钢铁强国,希望本世纪国家能成为工业强国。

  徐祖耀在科研、教学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决不鄙视,深受学生爱戴。2011年,徐老的同事、学生、朋友自发相约,出版纪念文集《我们心目中的徐祖耀先生》,文中记录的点滴往事,展现了徐老的大家风范和“真实、真情”,表达对先生的学术和人品的敬仰。

  即使在病中,他天天收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每有学生来探望,他立即变得神采奕奕。“徐老病中也不忘学术,课题组的老师来看望,他总要和他们讨论现在重点在研究什么,谈谈他的想法,一起讨论。这时,他就特别高兴,忘记了疾病,因为学术是他一生的最爱。”吴平说。

  徐老对家乡很有感情,一直关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时常献计献策。2007年9月,徐祖耀院士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参加院士专家宁波行活动,和宁波籍材料学泰斗颜鸣皋院士一起到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指导。徐祖耀当时连走路都颤颤巍巍,要人搀扶,那种为了家乡事业鞠躬尽瘁的热情,让当时陪同院士的市科协工作人员十分感动。

  为己至俭 公私分明

  徐老秉持“做人要厚道”的家训,生活极其节俭,待人十分厚道,公私分明,不谋私利。

  徐老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他为什么不结婚?这是他的隐私,大家也不方便问。

  徐老晚年的住房在宁波居士林安养院,住宿面积不足10平方米,很难想像这是一个院士住的房间。

  徐老原先在上海交大有房子,在生病期间,委托学生帮他卖了,将款项捐出,设立“徐祖耀基金”、帮助慈善机构。而他自己则回宁波老家休养,搬进了这个最后的居所。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蜗居呢?据了解,这是一个院中小院,仅有大约70平方米左右的两层小楼,他住在二楼的一个小房间。从院内小路至一楼再至二楼,共有29级台阶,对于出行坐轮椅的徐祖耀来说很不方便。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吴平与徐老在工作中是同事,在徐老晚年生活中尽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徐老从不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日常生活特别简单,没有任何娱乐,电视机几乎是个摆设,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以素食为主,从不吃零食和补品。“他就是这么一个人,生活上乐观勤勉、宽厚仁慈,一生崇尚节俭,对自己比较苛刻。”吴平说。

  然而, 徐老说:“我的生活太普通了,因为只有工作。别人都说我失去这么多口福,吃的乐趣哪比得上我工作的乐趣呢?”

  徐老没有口福,当然也有身体原因。徐老年轻时忙于教学和科研,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上世纪70年代初,因为严重胃溃疡引起胃部大出血,晕倒在课堂上,之后四分之三的胃被切除。他心里惦记着学生,没休息多久,又回到了三尺讲台。他的生活习惯改为吃素,粗茶淡饭伴随了老人的后半生。

  吴平还给记者讲述了徐老崇尚节俭的几件事。 

  徐老生活一般都是自理,不愿意别人帮助他,只有身体实在不行、感到力不从心,才让别人帮他。吴平近年经常陪他上医院检查,与医生沟通,买药送药,跑前跑后。

  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期间,65岁的阿姨谢林娥负责照顾徐老。大家用餐巾纸习以为常,但徐老不舍得用,擦手、擦桌子,徐老都嘱咐谢阿姨不要用纸,而用毛巾,完了之后洗洗再用。别人送来的牛奶和水果,他嘱咐吴平等人,要一笔一笔记录下来,要给别人回报,不能白拿别人东西。吃不了的水果,则送给医护人员。

  他常怀感恩之心,在病重时总不忘感谢医护人员,即便无力出声,他也举起无力的手表示感谢。生命弥留之际,他还问谢阿姨吃了饭没有、昨晚睡得好不好?

  徐老公私分明,坚决不花公家一分钱。 徐老心肺功能不太好,在宁波时,他时常感到胸闷气急,一位老师于是给他买了一台制氧机。他立即询问,是不是用公家的钱买的?得知是私人掏钱买的,他才放下心来,嘱咐替他管钱的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弟子金学军:“这个钱,必须从我工资里扣,不能要公家和私人一分钱。”

  在徐老去世后,吴平等人在整理房间时,看到徐老的衣物都很普通。穿的的确良衬衣也是缝缝补补,领口磨坏了,翻个面,补一补继续穿。

  为人至真 散尽家财         

  徐祖耀心中都是事业、他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如此省吃俭用,都是为了他心中一刻都不能丢的牵挂——慈善事业。

  只要看到有学生、市民遇到困难,他都热心帮助。2011年3月,徐祖耀捐款100万元,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立“徐祖耀基金”,用于资助青年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贫困学子。2014年5月,他捐款50万元,在上海市闵行区慈善基金分会设立“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同年10月,他又捐款增资50万元,对失独或子女残疾的老年人进行专项补贴。2015年,“徐祖耀慈善爱心专项基金”帮助了311户困难老人,大多是失独老人和子女伤残老人。2016年4月,徐祖耀再次捐款100万元,设立“托起夕阳”和“呵护花朵”专项基金,用以资助患重大疾病的老人和孩子。

  这里有一个细节,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徐祖耀2015年11月住院,12月初出现肺部感染,有一阵子,病情加重,恰巧,先前已说好要给慈善机构捐款。徐老已不能提笔写字,也不能开口说话。但是,银行转出这100万捐款,需要他本人认可。徐老说一句话需要有个缓和的时间,过程比较艰难,即使这个口头认可过程也分了3次才完成,直到2016年初,这笔巨款才全部最终捐出。

  无私捐赠这么多次,然而徐老在有生之年,却从不与人谈起,连照片都很少留下。

  人们不会忘记这位好院士。2016年9月30日,中央文明办向社会隆重发布9月“中国好人榜”,102位充满时代感、饱含正能量的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其中就有蜗居斗室却捐数百万元助困济贫的徐祖耀院士。徐老就是群众身边的典型、眼前的榜样,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生动体现。    

  为学至勤、为师至尊、为人至真,徐祖耀院士的崇高品格必将成为浙江人永恒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平凡的一生

  徐祖耀,1921年3月21日生于宁波,我国著名材料专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矿冶系,历任重庆(南京)材料试验处助研,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教授、金相热处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曾任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客座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

  1995年10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3年至1989年,任马氏体相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1999年起任名誉委员。

  1987年起任国际贝氏体相变委员会委员、《金相学报》(后改为《国际材料表征学报》)顾问编委。

  1997年至2003年任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顾问编委。任国际学报《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国际顾问编委,日本钢铁学会会刊国际版《ISIJ International》顾问编委。

  科研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著作类)三等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等。200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