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吴旻>纪念文章
吴旻:无人喝彩自风流(科学精英)
发布时间:2018-03-2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冯军军 【字号:  

  今年夏初,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及医学遗传学专家吴旻教授以国际肿瘤研究大奖评委的身份,偕夫人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22届年会。

  作为一个最具权威的国际肿瘤研究大奖,各国医学科学家对其高度重视。迄今为止,在该大奖的获奖者中,已先后有7位获得诺贝尔奖。

  国际肿瘤研究大奖的评选严格,水平一流,颁奖典礼亦非常隆重。吴旻笑言,颁奖典礼在美国国务院大厅举行,美国政府要员及社会名流都以出席为荣,它要求与会者穿燕尾服、偕夫人盛装参加。

  作为中国唯一一位国际肿瘤研究大奖评委,吴旻教授的出发、归来都是静悄悄的。

  吴旻对此心态平静:他更看重的是担任评委期间结识了世界一流学者。他认为,科学本来就不是一个张扬、夸耀的行业。科学的华彩、辉煌与妙趣横生,只有科学家才能享受、欣赏。

  嗯,还是那个吴旻,70多岁了仍然不改那个执著耿直、崇尚科学、不慕浮华,直面人生、直面科学的脾气。这个脾气造就了吴旻无人喝彩自风流的人生。

  吴旻的座右铭

  吴旻在科研上有很多成就,头衔却不多。在他自撰的简历上,只简单地写着: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然而他的科研成就之丰却使人吃惊。例如他在六十年代便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细胞遗传学研究组;在七十年代中期顶着风险介绍优生学的发展与功过;七十年代末倡导基因疗法并开展了基因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至今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97名等等。

  用吴旻自己的话说,在治学方面,他有一条座右铭,却不知如何表达。那是1944年他在四川李庄同济大学新生院学德文时,教科书中一段关于莫扎特的小故事:一位音乐神童演奏了一段小提琴曲,莫扎特听后十分赞赏,于是神童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自己谱曲?”莫扎特答道:“还早着哩!”神童挺不满意,又问:“您不是5岁就自己作曲了吗?我都10岁了!”莫扎特答道:“可我并没去问过谁呀!”

  吴旻说,50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始终萦绕在我脑海。这在治学上给我的启示与动力,使我这块毫无天赋的庸材作出了一点自己的贡献。

  留苏医学博士第一人

  1957年冬天,吴旻到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病因与发病学系做研究生。他的导师、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季莫菲也夫斯基教授给吴旻和另一个苏联研究生10个不同题目,让他们选择研究。吴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恶性肿瘤细胞瓶中克隆的获得》这一难度很大的课题。这一课题在当时仅有美国科学家刚刚研究成功。季莫菲也夫斯基教授告诉他,此前一位研究生已在这个课题上失败,你要慎重选择。然而,吴旻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没有退缩。

  虽然身在美丽的莫斯科,吴旻却仅活动在图书馆—实验室—宿舍这三点一线中。靠一根毛细玻璃管,他吸出了一个肿瘤细胞,可在怎样培养上遇到了更大难题。美国当时个别实验室已设计了二氧化碳培养箱以维持培养液酸碱度,可苏联并没有。吴旻灵机一动:人肺不就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吗?他深深呼出一口气,把呼出末尾的一点“底气”吹进培养瓶,正好含5%CO2……就这样,3个星期后,单克隆肿瘤细胞生长起来了,人体肿瘤细胞克隆成功。

  此后,他又用类似的方法获得了3个移植性实体肿瘤克隆,进行了耐药性差别等多种科学研究,同时又向细胞遗传学进军。当时苏联李森科学说占了统治地位,经典遗传学被视为禁区;而吴旻用科学冲破这一禁区,对人体染色体、肿瘤克隆细胞染色体的变化作了大量的研究,获得很多数据,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3年多的留苏生涯终于结束,吴旻的出色学习和工作获得苏联科学界高度赞赏。在由18位苏联资深专家组成的答辩会上,吴旻的副博士学位全票通过。接着,主席宣布了一项令人吃惊的决定,进行第二轮投票,考虑能否破格授予吴旻博士学位。18位专家又是以全票通过。

  夫人眼中的吴旻

  吴旻的夫人彭仁玲也是一位医学科学工作者。她说,当吴旻乐呵呵地唱着歌时,他今天一定很高兴;当他不哼不哈、不言不语时,一定是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发生了。彭仁玲说,吴旻就是这么一个喜怒哀乐都一目了然的人。

  鼓仁玲形容吴旻用的最多的是“来不及”3个字:每天早上来不及就去上班了,回家来不及地吃饭,来不及地睡觉,一切都来不及,彭仁玲时不时地感到,自己几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了。

  彭仁玲记得吴旻曾给她写过的最简短的一封信:“学术委员会全票通过我副博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我要去睡觉了。”

  彭仁玲还记得1962年冬天在宁夏工作回京探亲时“那不懂事的吴旻”:彭仁玲在火车的过道上站了一天一夜,冻得半死见到吴旻后,吴旻立刻将她带到实验室,向夫人介绍新设备。彭仁玲说,先是在火车上冻得半死,又在吴旻一连串的介绍面前热得发昏,那一天真是晕晕乎乎。

  科学家有科学家的思维,吴旻的有些举动在彭仁玲眼中令人啼笑皆非。吴旻68岁时,有一次去游泳,忽然他想试试自己小脑平衡功能还好不好。于是就站在那里,金鸡独立地把腿伸裤子里,不想脚下一滑,脸部着地,摔得满脸是血。事后吴旻的左眉尖被缝了5针,鼻梁骨两处骨折。一周后,他在头上贴了一大块纱布又去作报告了。

  学生眼中的导师

  在吴旻学生的眼里,吴旻的智慧和学识是出了名的,而吴旻的严厉和刻苦与他的学识一样出名,吴旻对学生的关心与慈爱更令他们终生难忘。学生们形容吴旻的实验室是“净土与沃土”。

  丁芳记得,有一次,打印机坏了,吴旻告诉丁芳请懂行的人来教一教怎么使用。丁芳随口说,我去叫人来。吴旻马上纠正:“不是叫,而是请,请教别人一定要诚恳。”赵晓航耳闻目睹吴旻对每一个学术活动的认真与严肃,无论是国外学者、名师高徒还是小人物,吴旻都会认真听取人家的观点,平等地与之讨论,他说,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尤其要尊重年轻人的大胆的科学想象。在实验室里吴绝不允许有任何人从事盈利或带商业色彩的所谓科研。吴旻常说:“国家花这么多钱,就是要保住基础科学这块阵地。重点实验室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我们物质上穷一点,但我们精神上充实得很。”

  吴旻的学生都记住了吴旻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人们常说要再搏一次,可我虽然70岁了,还要再搏两次、三次、四次、五次……”

(责任编辑:陈丹)
关闭窗口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