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柯俊
柯俊院士
发布时间:2018-03-27 来源: 【字号: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金属物理、冶金史学科奠基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于2017年8月8日7时29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柯俊是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科学技术史家和教育家,中科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祖籍浙江黄岩,于1917年6月23日出生于吉林长春;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并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自然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获英国萨里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7年8月8日逝世于北京。

  柯俊曾积极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大学毕业后在国民政府经济部工矿调整处负责民营企业的内迁任务,后辗转在越南、缅甸、印度等地从事抗战后方民间工业材料的验收储运工作。1944年赴英国留学,1948年博士毕业后担任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讲师并取得终身教职。1953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祖国,1954年起先后担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物理化学系主任和副院长、北京科技大学校长顾问等职。他创立了我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这几个学科都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柯俊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了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切变理论的创始人。与合作者在微量元素在钢中作用、蝶状马氏体形成机制等方面做出基础性贡献,还在铁铬铝耐热合金、超级钢等方面对国民经济做出了实际贡献。70年代领导中国冶金史研究,阐明中国生铁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作用。90年代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并建立“大材料”试点班,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柯俊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顾问,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理事长,国际科学史学会联合会理事,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医学史学会副主席,《金属学报》主编,宝钢教育基金顾问委员会委员,攀枝花钢铁公司顾问,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顾问等职。

  柯俊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是一位具有战略思想的科学家、教育家。他是我国金属物理专业奠基人,古代冶金现代实验方法开拓者和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领航员。他是中国冶金与材料教育界、科技界的一代宗师,为新中国冶金工业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呕心沥血,功勋卓著!

(责任编辑:陈丹)
关闭窗口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