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习·体会
软件所姜润莹学习南仁东先生事迹体会
发布时间:2017-11-02 来源: 【字号:  

  “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病逝世,享年72岁。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一周年之际,社会各界纷纷缅怀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无不扼腕叹息,同时深为他的事迹和精神所感动。

  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当我们缅怀南老的时候,该向他学习什么呢?

  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他在20世纪90年代放弃国外高薪回到祖国,将个人梦想融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壮阔篇章中,将毕生的渊博学识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学习他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从1994年提出建设射电望远镜的概念,到最为艰难的选址,再到攻克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南老22年如一日,一直为FAST项目呕心沥血、顽强攻关;学习他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南老心中只有对创新目标和技术突破的追求,一心想着“为下一代科学家建设好FAST”,他对个人名利得失从不计较,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着特有的谦逊低调;学习他真诚质朴、精益求精的杰出品格。在科研工作中,他积极听取技术人员的意见,努力发现他们建议中的闪光点;在施工现场,他带领大家对每一张图纸仔细审核、反复测算;他以真诚质朴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带领团队共同铸起了远望深空的梦想。

  缅怀南老,致敬南老,更为重要的是让南老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他的这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精神是为工匠精神,也正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强大助力。反观当下,很多年轻人缺乏的就是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南老的事迹,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广大职工的镜子,特别是科研工作者的镜子。

  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软件自动化测试,虽然工作内容同高大上的科研工作挂不上边,但是在工作过程当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努力从多方面想办法,以求最好的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一个已经录制调试好的性能测试脚本在软件程序发生变化之后,流程出现了问题,当时为了保证性能测试场景的如期执行,立刻对脚本做了适当调整,绕开了问题,客户也认可了这种做法。但是在当晚下班之后,我还是给自己加了个班,认真的研究了问题之后,编写了一个函数方法,实现了对问题的直接解决。虽然加班很晚,属于义务,没人强迫,但是当问题能够圆满解决时我真的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之所以会这样做,我想一是跟我自己的兴趣相关:喜欢研究问题并解决之;二是跟我的责任感有关:当时我是项目的测试负责人,我觉得能最好的完成测试任务是对客户、我自己以及测试团队的最好的交代。正是凭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为期一年的驻场工作。

  我觉得能够像我这样做好本职工作的人很多,因为这是责任所在;但是,我们在工作中确实还需要更闯一些,还缺少“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精神。在科研设备应为科学服务展开设计的大背景下,南老提出:“FAST建成后比任何现有的望远镜灵敏度都高,你一个设备性能超过世界上所有别的设备,我不信会没有它能做的独特科学!”。这种从技术发展出发研制设备的理念,为广大科研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南老为了FAST,在1994年到2005年的11年间,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才为FAST找到一个“安家落户”之所;举步维艰的到处游说和攻关10年,FAST项目渐成名气,跟各大院校合作的技术才有了突破进展;到2006年,立项建议书最终提交,通过最后的国际评审时才算立项成功。生命最后的20几年,南老一心只做了这一件起初很多人都觉得“难度太大、不太靠谱”的事儿。扪心自问,在没有立项、没有资金、没有现成技术,甚至连选址都没有的前提下,有多少人能够对这样一个项目深信不疑、一以贯之。南老的纯粹,南老的坚持,令人敬仰,更需要学习。

  我最佩服南老的就是他的坚持,20多年,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科技建设完美的融合,用一生来坚守这个信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辈子只要能做好一件事就是对人生完美的释义!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