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学习·体会
南京土壤所杨顺华南仁东先生事迹报告会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7-11-02 来源: 【字号:  

  第一次听说南仁东这个名字是去年看到一篇关于FAST总工程师的报道,镜头下的那个老人黝黑、瘦削,像极了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不知道的人在工地上遇到他,大概也不会把他的身份跟FAST这样高大上的工程的总工程师联系在一起吧!

  然而,翻阅这个老人的履历,你却不得不被他的成就吓一跳:吉林省高考理科状元;作为研究人员曾在国外拿着世界级的薪资却毅然选择回国工作;胼手砥足20余年,穿行在贵州十万大山,只为修建起让世界瞩目的国之重器——“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这不是一架普通的射电望远镜,它是“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一般人深耕自己的研究领域,很难做到对自己领域外的知识达到可以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的水平,更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南仁东先生却能做到对FAST工程涉及的相关领域“几乎都懂”。一个看起来像工地老工人的人,心中却似乎装着整个宇宙。今天,这位老人走了,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却把睁眼看宇宙的机会留给了后人。

  回顾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执着、纯粹以及赤子之心,心中升腾起一股莫名的暖流。南仁东先生披荆斩棘20余年,一心只想建造中国“天眼”;袁隆平院士八十余岁高龄仍然奔走于田间地头,一心只想更快实现“禾下乘凉梦”;钟扬教授援藏十年,在世界屋脊寻找种子、“听起来可能有点浪漫”的故事,让我们领略到真正的科学家心中那执着得有点可爱的气息;朱显谟院士为“黄河清”的梦想奉献半个多世纪,不仅将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更让研究成果之花开在了祖国大地、黄土高原之上。老一辈科学家身上表现出来的那种“一生只干一件事”的执着是他们带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与浩渺的宇宙相比,人类实在太过渺小。然而,渺小的人类却能将目光投向无垠的广袤,试图揭开宇宙起源的奥秘。沿着“天眼”的方向,人类一定能够踏过平庸,找寻到希望的曙光。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