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徐世浙>纪念文章
徐世浙:执著是我的秘诀
发布时间:2001-12-09 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幸福之家
徐院士的家在浙江大学求是村最高的一幢楼内,两室一厅,虽很小,但格外的整洁,家俱很少,图书很多。当医生的徐师母王愫亚笑言:我们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老徐是1999年从青岛海洋大学调到浙江大学的,我们当时搬家搬的主要是图书资料。

说起当选院士的感受,徐院士说,院士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我是62岁才调到浙大工作的,我感觉浙大对人才非常重视。我能当选院士,我最感欣慰的是我也可以报恩浙大了。

在徐师母的眼中,老徐是个“书呆子”,特别认理,为人耿直,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言谈交际。但从她“也算是个稀有动物吧!”的表达中,我感到她并不把这看成是一个缺点,至少也是个可爱的缺点吧。是呀,如果一个人八面玲珑,处处讨巧,也未必能够做好科学工作,做科研还是要有一种有所不为的专注的。

“没有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我也做不出现在的成绩”。这是徐院士的肺腑之言。徐院士说,在家里他几乎什么都不管,买菜做饭,甚至教育孩子等可以说都是他爱人包干。

徐师母说:孩子学习生活上的事都是我管的,但作为父亲,他对孩子还是很有影响的。他回到家就看书做研究,对孩子就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种不言之教,是身教。

说起西安交大信息通讯专业毕业、现在美国深造的儿子,徐院士和徐师母自豪和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说儿子很有孝心。“去年听说他爸爸要做手术,他就连忙赶回国内看望父亲。今年他又回家探望了一次,还一定要把他奖学金中省下的1000美元给我们。”

说起教子之方,徐院士和徐师母都认为不该太溺爱,因为溺爱孩子实际上是害孩子,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应变能力就比较差,也比较脆弱,经不起磨难和挫折。徐师母说,他们是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一个孩子后再有现在的孩子的,爱子之情可以说真要比一般的父母还强烈,但孩子要出国他们也很支持,因为出国也是一种锻炼。

虽然经历过突然的变故,也受过不公的待遇,但生命和家庭中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徐院士的家里,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幸福之家。

科研之路

说起自己的科研之路,徐院士说他的父母“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的教导对他影响很深。

徐院士说,他的父母是手工业者,依靠缝纫手艺为生,他们希望子女将来也成为有专门技术的人。父亲常给他讲的一个故事是:古代外国的一位王子,在海上翻船落水,漂泊到我们家乡,生活无着。后来一位理发匠收留了他,学了一手理发手艺。凭着这个手艺,他历尽艰辛,回到了他的祖国。父亲用一句话总结了这个故事,那就是“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

为了有一技之长,学习自然就刻苦了。1952年,徐世浙参加全国高考,被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录取(学地质当时是热门)。徐院士说,在大学学习的四年时间里,为了充分利用假期,也为了给经济十分困难的家庭节约,没有回过一次家。现在想起来,很对不起养育自己的父母。

由于成绩优异,1956年毕业时被留校任教,当时他年仅20岁。

从1952年入长春地质学院学习,徐院士与地质科学结缘几近半个世纪了。在这半个世纪中,人生的道路和科研的道路自然都不会是平坦的。当记者问他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时,徐院士说,他能够取得现在的这一点点成绩,靠的就是一种执著,一种全心全意的投入。

徐院士说,社会的变化发展很快,今天这个热明天那个热,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特点,一味跟着热点转,到头来你可能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不要以社会热门为选择标准。

“做什么工作要做好都需要一种专注和执著。我见过许多人,他们的才智都在我之上,但很多人所缺少的是一种把自己的工作进行到底的精神。”

肺腑之言

做学问除了要执著和专注,打好基础也很重要。徐院士说,前一阵大学生中有一股创业热,许多人都想效仿盖茨,休学创业。在我看来,大学生有创业的精神是好的,实践也是必须的,但不能本末倒置。学生在学校里一定要以学为主,打好基础。

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也很重要。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学问一定要诚实。

徐院士说,现在评选院士,不仅有科研成果上的高要求,在学术道德上也有严格要求。因为现在学术上确实也有弄虚作假的现象。我的学术成果就曾被人剽窃抄袭过。

科学家做学问要认真,做人更要清白,不能追求虚名。所以我带学生是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有一次,在研究所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有一个博士生谈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发现和见解,而另一位博士生会后立即动手将他人的思想写成论文投寄了出去。我知道后,就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个学生,让他追回投寄的论文,并向那位阐述思想的同学道歉。这位博士生理解力强、思维敏捷,教育好了将来很有出息。我总是对学生说:德行好,能力可以培养,学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

徐院士这样教导学生,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专著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天书,但他写在1994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地球物理中的有限单元法》扉页上的一段话,却触动了我的情感。为了纪念他早在1974年英年早逝的一个老师,徐院士在扉页上写道:“何泽庆先生是我的老师。他的渊博的学识为地球物理学界同仁所称颂,他为真理而奋斗的高尚品质为他的朋友所钦佩。在我担任他的助教期间,学术上和思想上深受他的教诲。每当我回忆他坎坷的一生,为他英年早逝而无比痛惜。他离开人世已20年整,我谨以此书表达对他无比敬仰之心。”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感呀。(首发于钱江晚报2001-12-09)

院士名片:徐世浙 男,1936年10月出生,浙江台州人。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1956年――1973年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1974年――1983年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84年――1998年在青岛海洋大学任教,现为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科技拔尖人才称号。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浙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科研教学工作,在计算地球物理方面卓有建树。他创造性地提出用构制保角变换坐标网的方法,对地球物理场的地形影响进行改正。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致力于地球物理的数值计算方法的研究,是国内最早将有限元法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人之一,也是国际上最早将力学中的边界单元法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人之一。他的专著《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是该领域国际上的首部著作,国内出版后,即被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译为英文出版。以徐世浙为第一作者出版的中文专著还有4部:《保角变换在电法勘探中的应用》、《古地磁学概论》、《地球物理中的复变函数》、《地球物理中的有限单元法》,其中《古地磁学概论》对中国开展古地磁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英文专著l 部:《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in geophysics》,由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出版。作为第一作者出版的论文有80篇。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