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张滂>纪念文章
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滂先生逝世
发布时间:2011-11-30 来源:北京大学 【字号:  
  

2011年11月29日17点53分,著名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市化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张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张滂先生生于1917年8月,原籍湖北枝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在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工作。1945年至1946年,在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化学系进修,1946年至1949年,转至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49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燕京大学化学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有机化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有机合成学科组组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化学系课程结构研究小组组长,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化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滂先生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认为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又是有机化学的主流。其著名的成果有:

一是天然产物和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包括D-核糖的合成,木糖核苷的合成,5-羟基嘧啶的合成,5-去氧-2,3-内醚戊呋喃糖苷的合成,维生素B6的合成和天然苝醌的合成,成果均有创新。

二是揭示了三个新的有机反应。其一为发现了1,3-二甲氧基丙酮重排为丙酮醛二甲缩醛反应,阐明了重排机制和发展成为一普遍性的3-取代丙酮醛二甲缩醛的合成方法。其二为发现4-羟基苯乙酮及其某些3,5-二取代衍生物后不成乙二醇缩酮的特异行为而发生裂解,并进而二聚为一多环的化合物。其三为氧化双偶合生成苝醌的反应。

三为建立合成的新方法和新型化合物的合成,包括通过烯胺合成2,3-不饱和酮的方法;3-氧杂环丁醇的合成;含有呋喃酮环系的菁类染料的合成和油水双溶性碳二亚胺的合成等。

张滂先生在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对有机化学实验和当代实验技术的进展给予高度重视。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

主要著作:《有机合成进展》(主编),《有机化学》(翻译)等;主要论文: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glyoxal and Mechanism of its Reaction with Hypoiodite, Experiments on the Synthesis of Purine Nucleosides, A Facile Route to Perylenequinone, 丙二酸的合成,关于空间阻碍在Stephen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和一些芳香醛的合成,二烷氧基丙酮的C酰基化,对氯化三甲铵基苯甲氧酰氯的合成及其用作水溶性氨基保护基因等。

张滂先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化学教育与研究事业,是我国化学界的一代楷模。他的逝世是化学界的重大损失。

遵照张滂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遗体捐献供医学研究。

张滂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