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叶培大>纪念文章
与光同行 光驻永恒
——沉痛悼念叶培大院士
发布时间:2011-01-19 来源:北京邮电大学 【字号:  
  

不一样的清晨,不一样的校园。今日北邮的教室内为什么格外安静?实验室里为什么充满了哀伤?因为我们最崇敬的老师和领路人,中国通信科技界泰斗、著名微波通信与光纤通信专家、杰出的教育家、北京邮电大学名誉校长叶培大先生于1月16日12时病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设在科学会堂内的灵堂庄严肃穆,前来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叶先生的遗像高挂在百花丛中,目光还是那样睿智,神态还是那样慈祥。

“认认真真、严谨负责地做了一辈子教师,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培养创新能力,一定要勤奋刻苦,锲而不舍。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根本就谈不上创新。”

“我有一个思想状态,可能是很幼稚,就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个老头子,反而还感觉很年轻。”

在遗像前重温先生的一言一行,仿佛产生一种错觉:他并未离开。但是满目重叠的挽联和耳畔低回的哀乐,又在告诉我们,先生已经化身为一个意义非凡的时代丰碑,永远矗立在中国通信事业发展的历史道路之中。

叶先生总喜欢强调,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在于教书育人。

先生的治学思想可以用“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来概括。只“巧心”不“劳手”,是只知学理而无实践的一介纯粹的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只会纸上谈兵;而只“劳手”不“巧心”,是只有实践而无学理的一介懵懂的匠人,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他一贯提倡“学以致用”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并身体力行,坚持边教学、边科研、边著书。他出版的代表性教材有《微波技术基础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曾获邮电部优秀图书特等奖),以及《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和《光纤理论》等。后两本有关光通信方面的书,是叶先生平生教学经验与科研实践的提炼和总结,自出版以来,就被各著名大学广泛采用,作为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999年两书同时获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要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师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求青年教师从最基础的实验工作做起,上讲台的教师一定要参加科研工作。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只会沿着导师的既定路线走下去,而是希望他们能在他的引领下,拨开障目的荆棘,真正开悟“修行”,开辟出一条自己的创新之路。

谈到育人,叶先生于1959年成为我国首批硕士生导师,1984年成为国内首批博士生导师。叶先生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中,有的成了国内著名大学的校长,有的成了著名学者或企业家,有不少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或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还有多位博士在国外科研机构和企业中从事尖端的通信科研工作。

叶先生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在科学探索上锐意创新,敢为天下先。

回顾叶先生60多年的科研历程,无论最初的广播专业,还是后来的微波通信,直到现在的光纤通信,一连串的“第一”如星光闪烁,点缀其中。叶先生于1964年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气光通信的研究工作,继而又顺应光通信发展的大趋势、不失时机地带领实验室进入了光纤通信研究领域。叶先生编写了国内第一本光纤通信教材、组织了国内第一期光纤通信培训班、并在改革开放之初举办了第一次光纤通信国际学术会议。

二十年前,面对当时席卷世界的信息革命浪潮,作为中国信息技术的前行者,叶先生高瞻远瞩,主持完成了报送党中央、国务院的《通信合理结构》、《“863”计划通信高科技专项的立项论证》、《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论证》及《建设我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等多项大型咨询报告,并积极多方奔走、反复呼吁,直接促成了“通信高技术”最终被纳入国家863计划。之后,他又发起并组织了“八五”通信建设基础性研究项目。他长期从事微波与光通信研究,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人们尊称为“新中国微波通信的领路人”、“新时代光纤通信的开拓者”和“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人”。

叶先生为北邮光通信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叶先生是北邮光通信事业的开拓者,是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创始人。在叶先生的领导和关怀下,1988年成立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邮电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成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003年“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并于2005年正式开放运行,2008年成立与重点实验室同名的研究院,2009年实验室更名为“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光部重和光研院是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及“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立足“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研究领域,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与光通信“驱”“牵”互动、光通信与光信息处理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在为国家解决本领域重大科技问题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国际同类高水平研究机构中以较为明显的特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将光部重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叶先生长期以来念念不忘的夙愿,他2009年2月语重心长地指出:“我国需要一个以信息光子学为基础、以光通信系统与网络为典型应用领域、将信息光子学和光通信紧密结合起来互动发展的高水平重点实验室, 我们这个实验室应该担此重任。”先生的这段话是他潜心从事光通信研究40余载心路历程的高度概括,更体现着老一辈科学家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对年轻一辈的殷切希望。

而今,在光部重和光研院的全体师生意气风发、为争取早日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努力拼搏之际,叶先生却过早地离去了。他已经成为老一辈科学家群体影像的一部分,融入了由无数让人景仰、给人启迪的名字构成的、奔腾前进的历史长河中。叶先生为人为学的精神将永远为北邮人所继承和发扬。

念及先生,首先想到他的谦虚谨慎、宽厚仁爱、严谨治学、笃志践行;谈到先生,总会提及他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著名的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社会活动家。但如果真的要给先生加上人格坐标的话,“光”这一字足矣。

光。一种明亮,一种启示,一种速度,一种永恒。一个“光”字,书尽了先生的宏伟事业和绚烂人生。

最后以我们无限的哀思深切缅怀叶培大先生:

晖光日新育桃李,光前裕后耀来人;

与光同行创伟业,光驻永恒四季青。

             北邮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名研究院

2011年1月19日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