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施雅风>纪念文章
缅怀中国“冰川之父”:大写人生 冰川铭刻科学魂
发布时间:2011-02-15 来源:兰州晨报 武永明 【字号:  
  

中科院寒旱所青年学者追忆施老生前教诲 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高尚品德给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中科院寒旱所以及曾跟随施老学习的青年学者均对施老的辞世表示沉痛哀悼,并给予高度评价。施雅风先生走了,但他为人正派、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尊老携幼、乐于助人的无私精神以及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寒旱所高度评价:不懈奋斗大写人生

中科院寒旱所在施雅风逝世讣告中说:在几十年的生涯中,施雅风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事业。在工作中,他大公无私,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他尊重师长,平易近人,发起和参与编写了《竺可桢文集》,帮助家乡和落后地区教育事业,资助贫困生就学;面对各种不正之风,他多次呼吁要发扬民主、实事求是,不讲假话;在教书育人上,他诲人不倦,严格要求;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真诚的老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忠于祖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在弥留之际,仍关心着冰川科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冰川研究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一生是大写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

同事撰文回忆:勤奋严谨高风亮节

中科院寒旱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副研究员马明国2月14日在其博客撰文回忆了他与施雅风院士的点点滴滴,博文这样说:惊悉尊敬的施雅风院士去世了,甚感悲伤。我在1996年就聆听过施雅风精彩的学术报告,当时就为老先生的高深学问所折服。而在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考到冰川冻土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在12年多的时间里,经常能够聆听到老先生的学术报告和谆谆教诲。第一次跟着施院士开展研究工作,当时他在84岁的高龄还敏锐地提出了中国西北气候可能出现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我们聚在一起通过不同方向来进行分析,当时施院士就给了我许多肯定与鼓励。第二次在施院士手下工作是2006年年底,老先生组织大家对寒旱区环境变化开展评估,我还是负责植被动态这一块,当时我还汇报了利用时间系列遥感数据监测干旱区湖泊面积变化的工作,施院士对此特别感兴趣,还特别指出让我开展一些深入的分析工作。应该说我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施先生的教诲和鼓励,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这也更增加了我对先生去世的悲痛之情。

回想从第一次见到施先生到后面跟着开展工作,施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在科学研究上的严谨性,记得每次作报告,老先生都会问我们,你去过现场吗?做过实地考察吗?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吗?我觉得这应该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做地学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

施先生给我另外的印象则是在为人处世上的高尚品德,记得有老师给我讲他在野外时为开车师傅打洗脚水的故事。记得有次开会讨论时,施院士说到在科学院某所听到项目提成的事情后,表示极大的愤慨。想想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当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我们这些有幸在当前如此好的条件下工作的新一代科研人,应该更加注重的是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

再次向施先生致敬,希望他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永存!

施老曾在90大寿上说:我只做了自己该做的

2009年5月23日,记者有幸在兰州参加了中国现代“冰川学之父”、地学泰斗施雅风院士的90寿辰。当庆祝会上,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施老被鲜花、掌声包围着,在现场300多人的祝福声中,老人度过了他的90大寿。作为中科院寒旱所的创始人,施老欣然接受了新老朋友送来的祝福。

接受记者采访时施老谦和地说:“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一点点工作,但国家给我的荣誉远远超过我的贡献。希望寒旱所能成为一流人才、一流设备、一流管理、一流成果的‘四个一流’科研机构。”

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在庆祝会上是这样评价施老的:施雅风院士具有一位大师级人物所应有的一切品格,渊博的学问,深邃的思想,卓超的识见,奇特的志节和儒雅的文风,让人折服。他行进在冰原雪域40多年,踏遍祖国60多条冰川,视冰川冻土事业为生命,把中国冰川冻土科学推向世界前沿,他是真正的“中国冰川冻土科学之父”。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