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施雅风>纪念文章
乘风归去 冰心一片——沉痛追思我的伯父、冰川学泰斗施雅风
发布时间:2011-02-19 来源:海门日报 【字号:  
  

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电话,惊悉我的伯父、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冰川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施雅风先生,不幸于2月13日下午六点半在南京江苏医院逝世,我和我的家人不胜悲痛;伯父不仅对祖国的冰川事业充满热爱,对乡人、亲人同样有着浓浓的情意。特写此文志哀。

心系学子 两次设立教育基金

伯父施雅风说过:“教育是根本。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要看是否有才,所以我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我老家在农村,读书的人不多。这不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读书,而是很多农民的孩子读不起书。”他除了出资20万为甘肃省康乐县景古乡一所小学助建一幢教学楼外,在故乡树勋中学、麒麟中学专门设立了教育奖励基金。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伯父看到他的出生地树勋乡施氏家族有很多孩子在树勋中学读书,开始时他给树勋中学捐了5万元,设立了以他父母名字命名的“施登清、刘佩璜”纪念奖励基金。施雅风起先想用利息作为奖学金。过了二年他询问奖金的情况,才知道5万元的基金只有900元利息,不够作为奖励基金使用。就另外每年再补几千元,这样每年的奖学金就可以增加到5000元。但奖学金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窄,2003年施雅风就把每年的奖学金补到了1万元,2004年又增加到2万元。树勋有很多优秀的孩子,但因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供不起孩子念书,伯父捐赠这笔钱的目的,就是奖励学习成绩优秀但经济困难的学生。麒麟中学是伯父小时候读书的启秀中学改名的,后来有了高中部。这个学校100周年校庆时,施雅风应邀参加,给这个中学捐款设立奖学金,每年1万元,名义是陈倬云(伯父蓝天日在该校时任语文老师)纪念奖。

除了设立奖学金外,施雅风还资助其他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有个女学生叫李林,她初中在树勋中学学习,高中在包场中学读书,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家里很困难,拿不出5000元的学费,伯父就把这5000元给她垫付了。现在她已经大学毕业了,在海门一所学校当老师。

伉俪情深 六十多年相濡以沫

伯父施雅风比伯母沈健大7岁,他们的爱情源头在故乡海门。在海门他们读过同一所中学。他们一见如故,仿佛前世有缘。施雅风觉得沈健纯真文静、知书达理,保持着老家人的质朴。而在沈健的眼里,施雅风待人诚恳,风趣幽默,非常值得信赖。没有花前月下,他满肚子的地理知识,“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她大长见识。1950年初,在新中国诞生两个月后,施雅风与沈健步入了婚姻殿堂。生活曲折多变,然而他们的情爱始终不变。1966年春,伯父施雅风正在外率队进行地理、冰川考察,突然接到一份要他返回兰州的电报。当他一身风尘连夜坐车返回兰州,等待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围上的造反派给他戴上高帽子。在“打倒三反分子施雅风”的口号声中,他被抄了家。批斗会上造反派叫沈健揭发丈夫施雅风,并要与他划清界限。伯母沈健说,她只知道施雅风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一门心思搞冰川考察、研究。造反派气坏了,说她顽固,“罪上加罪”。后来,造反派内部争斗,施雅风这只“死老虎”得以松了口气,但没有工作做。伯父觉得自己的专长得不到发挥,内心十分痛苦。伯母沈健,此时变得刚强而豁达。她管三个孩子和施雅风的生活,不让他操心,而刚过40岁的伯母一头黑发却全部变白了。她对丈夫施雅风说:“他们(造反派)不让你干,大不了你就不干了,我的工资养活你。”虽然这是妻子安慰他的话,但施雅风铭记一辈子:“我们是患难夫妻啊!”

“文革”结束,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改革开放春天来到,伯父施雅风在冰川事业的大道上继续奋进。伯母沈健乐于为丈夫施雅风保驾护航。她帮助施雅风负责编辑的、重新整理的《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很受业务人员的欢迎,这项成果还获得了中科院科技成果三等奖。伯母沈健还是个贤内助,伯父说:“家里所有的事都由她处理,处理得很好,她为我解除了很多后顾之忧。”“沈健到了老年仍然很爱学习。她退休以后上了南京市老年大学,学习医疗保健,所以对我的健康就更关注了。她拉我一起学打太极拳。我得了糖尿病以后,她就阅读相关的书籍,经常给我讲保健知识,我很感激她,经常对她说:‘我的科学事业的贡献,有相当一部分是你的’。”

2009年夏,伯母沈健女士因病住在兰州医院,7月3日夜晚病故。伯父于3日傍晚来医院看她时,中科院研究所领导怕他年龄大受不了,要他回家休息。在再三催促下,伯父慢慢走到伯母病床前,弯下腰来向昏迷中的伯母吻别,在家默坐。当他得知伯母过世时更加悲伤。他说他“看到她躺在床上,我十分难过,但无可奈何。”“从此只能从梦中相见了”。伯父在事后写的长达三千多字的《悼念爱妻沈健——我想对你说的话》一文中,含泪写道:“你西归后,我考虑在甘肃设置一项长期纪念你的事业——沈健女士奖学金”。“你卧床只有三天,就撒手西归……想起我俩风雨同舟61年,我忍着悲痛,努力节哀,每天向你的遗像三鞠躬,牢记你对我的评价:‘闯’、‘创’二字,我将努力继续做我力所能及的创新研究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我读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世界上最高尚、最宝贵的夫妻情、同志心啊!

不忘祖宗 精编树勋施氏家谱

伯父施雅风说:“我18岁就离开了家,对我的家族没有什么贡献。我常想着能够为家乡、为家族做些什么。”2000年秋伯父根据与他同曾祖父的施元明先生的建议、方法,考虑从我们共同的祖先施臣禄开始,编写家谱,因为施氏家族的人员很多。伯父施雅风决定先出《海门树勋乡施代家族通讯》,以便交流信息,调查研究,为正式出《施氏家谱》作准备,他亲任主编,请我当他的助手任执行主编。在为家谱征集资料的过程中,施雅风接触了很多家族人员的先进事迹。高祖施臣禄在100多年前江南战乱和大旱的年代,带着一家老小从句容迁到崇明,后又迁到海门,务农行医,很有开拓精神。那时捐税很重,他写了诉状,让大儿子步行去北京告御状。朝廷获准了,减免了我们家乡一带的捐税。树勋施氏家族中还有革命烈士、抗日英雄,也有院士、教授,省人大代表(即本文笔者先父施春熙先生)、优秀企业家。施氏家族中最多的还是普通农民。他们朴实、善良、刻苦善良、乐于助人。施雅风为编好家谱,不顾年事已高,亲自深入乡、村施氏家族,或开会、或专访,还特请施谷如女士跨域专线调查,将征集到的资料一一归类整理。伯父白天忙于冰川科研工作,家谱事常常利用晚上做,和我们一起加班。2002年就编印出《江苏海门树勋施臣禄公支系家谱初稿》后又进行补充。至2003年4月,这本花了伯父很多心血(伯母也帮助做了不少事情)的《施氏家谱》,终于正式印制,与分布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的树勋施氏族人见面了。伯父施雅风在他的《口述自传》一书中讲到:“我希望能够通过家谱,让施家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在准备、编写《施氏家谱》期间,伯父施雅风还献资数千元与族人的捐资一起,在树勋原俊千村公墓区为高祖施臣禄建造了墓碑、陵园,刻上《施氏家谱》中的相关文字,以谒亡灵励志。

浓浓的情深深的爱。而今我和我的家人已将此化作对伯父的无限哀思。我们后辈一定以对祖国和社会的至诚与奉献,来告慰伯父(母)的在天之灵!

关闭窗口
© 1996 - 2012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