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李荫远
李荫远生平
发布时间:2017-03-23 来源: 【字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荫远先生因病于2016年8月22日12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李荫远先生1919年6月23日生于四川成都。1938年考入四川大学,1941年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工作。1947年初赴美国留学,1948年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52-1955年在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任研究人员,1955年在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磁性材料实验室兼职。1956年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9-1966年任固体理论研究室主任,1972-1977年任晶体学研究室主任,1978-1984年任副所长,1980-1999年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李荫远先生是我国固体物理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利用合金有序化的仿化学方法首次得出Cu3Au的一阶相变解,研究了合金和反铁磁性的有序-无序相变的统计理论。20世纪50年代设计了单频聚焦X光束的配件并作出固体表面结构引起小角散射的理论分析。他深入开展铁氧体的研究,完成了对几类氧化物磁结构的理论探讨,通过中子衍射研究提出磁结构的中子衍射图样中存在系统缺失。1962年与李国栋合作出版《铁氧体物理学》,得到广泛应用并于1978年出版了增订本。20世纪60年代初注意到激光器的发明及其前景,提出开展激光研究的工作建议。他很早就认识到穆斯堡尔效应和核磁共振在固体物理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推动开展这两项探测方法的研究。他较早关注C60和纳米科技,建议开展相关研究。1964年发表了《论高阶辐射过程Raman效应及其在光谱学中的应用》的论文,首次预见到非线性光学中吸收双光子的拉曼效应,次年即被美国物理学家实验证实。1973年他研究光学上的多种非线性效应的物理过程,与杨顺华合著《非线性光学》一书。他组织对非线性光学晶体碘酸锂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两种新现象,认为这是来自碘酸锂的准一维离子导电特性,还进一步指出所有准一维离子导体都应具有这类现象。该论断不久便在KTiOPO4晶体实验中得到验证。

  李荫远先生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7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为第一批博士生导师。连续两届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84年创办了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中国物理快报》)。曾任《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李荫远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敬业,将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我国物理研究和教育事业,为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风范长存!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7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