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李小文>纪念文章
“今生如此灿烂,来世更加艳丽”
——怀念“布鞋院士”李小文
发布时间:2015-01-12 来源:中国科学报 崔雪芹 【字号:  

李小文 李粗摄

  2015年1月9日上午,突然晕倒在家;次日13时05分,在解放军306医院医治无效、驾鹤仙逝,享年67岁。

  “布鞋院士”、科学界的“扫地僧”、著名遥感学家和地理学家李小文,永远离开了我们。

  遵照先生遗愿,由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宣布,李小文先生的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李小文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5年1月16日上午10:00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一语成谶 未有归期

  再也听不到他用极慢的语速娓娓道来对中国科学界的谏言。“太突然、太可惜了。”北师大宣传部长方增泉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哀痛。

  1月7日,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布鞋院士”李小文等7人入选,但他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

  就在李小文生病住院当天,本报记者曾就“如何在国家最高奖中体现中青年的成果”的话题邮件采访他,收到了李小文夫人的回信:“今晨小文突然发病住院。您的问题相信小文是关心的,但待小文病缓再说?”

  去年7月8日,李小文在执行一个为期约两个月的任务前夕,曾就此次大别山之行与记者交流。聊完记者关心的问题后,关于他的行程何时告一段落,他在短信中回复:“未有归期。”没想到半年后,竟然一语成谶。

  李小文和媒界亦师亦友,并多有学术之外的人生交流。谈及此生,他曾对记者笑言:“今生已经如此灿烂,来世只会更加艳丽。”

  很多快乐来自学生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教授曾评价,作为领域内最顶尖的几位科学家之一,李小文的快乐更多来自他的学生。

  有人曾问李小文喜欢带什么样的学生,李小文的观点是“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地遥学院)2012级博士生张虎可能是陪伴李小文时间最多的学生之一。1月10日晚9点半,在离地遥学院不远的一座大楼的大厅,这位博三的学生坐在记者对面,依然沉浸在悲痛之中。

  “我因为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访问学者项目,在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学习一年,去年9月20日回国去看他,感觉他精神特别好。那天我刚坐下来,他就甩给我一张报纸,让我看完后谈谈看法。这是一篇遥感数据应用的文章,提及的‘尺度效应’正是李小文的研究方向。”

  只要是涉及自己的研究领域,这位学术奇才便神采飞扬。张虎曾因出国求学的问题征求老师意见。李小文不吝点拨,这让张虎在麻省州立大学发奋学习,并接触到自己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内容。李小文为此很是满意。

  李小文的两个女儿都在国外,他对待学生就如自己的孩子。每年总有几次,李小文会把学生们凑到一起吃饭、聊天。有一次聚会,兴致来了,他与夫人合唱四川民歌《康定情歌》,歌声融进大家的欢声笑语之中,至今仍令当事人感念唏嘘。

  生前两大心愿

  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让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

  李小文的妻子说,他生前有两大心愿:一是作“大数据时代的大地图”研究,二是好好编一本教材。

  从去年开始,“李小文”作为关键词,迅速排在了搜索引擎的前几位;他在科学网开设的博客,也是热门博客之一。他在科学网博客留下的最后足迹是在1月5日,他回答一位博主有关“逊克农场人口”的提问。不久前,他还评论了“上海踩踏事件”。

  在网络世界里,他不是“高大上”的院士,而是一个名为“老邪”的博主,平等地与同仁交流、辩论、打赌。

  一名科学网博友说,李小文有魏晋文人的风骨,而这种风骨,就是现在学术界缺少的真性情,是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做学问应有的心态。

  逝者如斯。先生千古。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5-01-12 第1版 要闻)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