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嵇汝运>纪念文章
嵇汝运改传统创制新药方法
发布时间:2005-05-30 来源:文汇报 汪盈 【字号: 小  中  大 

嵇汝运是中国著名药物化学家,药物研究界之泰斗,主要致力于新药的创制和研究。曾研制出抗血吸虫病、抗疟疾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多种临床药物,为中国药物史写下重要一笔。在神经系统药物研究中造诣亦颇深。他注重药物的构效关系(SAR)研究,为把传统靠经验寻找新药的方法,转变为药物构效理论指导下的药物设计新方法,是这一新兴研究领域中公认的带头人。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引领着中国寻找新药的方向。

嵇汝运老先生不但功勋卓着,而且诲人不倦。他的学生包括现已在国内外药物学界颇具知名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钱立刚,海内外众多科学家都曾是他的学生和得力助手。他对记者谦虚地说:“人家说‘名师出高徒’,我看是‘高徒出名师’啊”。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将所学经验传给学生,培养出更多不断研发出新药物的年轻人。

制取南瓜子氨酸灭血吸虫

50年代初嵇汝运从美英留学回国时,血吸虫正肆虐中华,南方13个省均遭受着血吸虫病害。

他说:“虽然药理基础是一样的,但这种血吸虫病在英国其实没有,对我的药物实践是全新挑战。当时安徽省贵池闹得最厉害,我来到乡下,晚上经常能听到有人家传来哭声,两三天就有人死。这对我的震动太大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救人的好药。”

刚刚回国的“洋博士”嵇汝运,就这样成了研制血吸虫病新药的主力军。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他跟着赤脚医生亲赴农村水乡,访问病家,采集粪便并亲自化验,跟群众一起消灭钉螺。曾多次到杭州、嘉兴等地,分析检查情况。经过反覆实验研究后,他终于发现:从南瓜子中能提取一种氨基酸─南瓜子氨酸,能抑制血吸虫生长。于是他立即组织力量,完成南瓜子氨酸的人工合成工作,从而使该药得以大量制取。

领先国外制成金属解毒药

课题组还进一步制成金属解毒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解救金属中毒病人,并装入了中国药典,国外在数年后才开始研究这种药物。

此外,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还试制成功一种治疗家畜肝片吸虫病新药──硫溴酚,于1966年通过鉴定,该药明显优于国外同类药物硫双二氯酚。

嵇汝运主持研制出抗血吸虫病新药,为新中国制药史立下重要功勋。对此,他微笑着说,“这可是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对于当前又冒出来的血吸虫病,嵇老表示,这是因为血吸虫很难消灭,各地复发情况也不同。根除血吸虫病其实是一种全民运动,只有彻底改变生产方式才能铲除血吸虫病的滋生源头。

开创药物分子的设计方向

嵇汝运成功研制出多种有效药物而频频获奖,计有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上海市发明展览金奖,全国发明展览金奖,台湾发明创造协会金头脑奖,中国科学院长特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引领中国寻找新药的方向,是业界对他的评价。中国传统的药物制造法是从植物提取筛选有用成分,工作量非常大,嵇汝运开创的药物分子设计方向,将天然植物成分人工合成创新现代药物,给现代医药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他对记者说,“我把中药用进研究里面,把中药材中的有效成份通过化学合成制药,对一些常见病如老年痴呆等,临床上用起来比西药更好”。

为越战战士寻到抗疟新药

越南战争爆发后,疟疾成为战士的首敌,嵇汝运协调所内研究组,开始寻找抗疟新药。从青蒿素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合成了300个醚类和酯类衍生物,经上海药物所及昆明制药厂通力协作,于1981年通过鉴定,1988年9月通过卫生部一类新药评审,广泛应用于临床,并通过WHO(世界卫生组织)扩大与国外的交流,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

在心血管药物的研究上,1977年,嵇汝运领导了心血管药物合成组,对常咯林进行了系列的结构改造,合成了多个系列的数十个常咯林类似物,初步探明了它们的构效关系。这些工作不但为持续至今的心血管药物的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而且也对常咯林及其类似物药理研究作了重要贡献。

少时立志创良药治病救人

“我出生在民国初年,正是中国人被扣上‘东亚病夫’帽子的时代,国人平均寿命仅为30多岁,肺病是最为严重的疾病”。说到这里,嵇老不无感伤。年少时他就对旧中国的医药卫生现状深恶痛绝。祖父母共育有五子,小学临毕业前,母亲又因伤寒症去世,临终前,她流着泪舍不得年幼的儿女,却又无法留在人间,这一幕使小汝运的心灵受到很大创伤和刺激。他热望有朝一日能亲手创造良药,普治国人顽症。

艰苦求学 终成大家

1937年,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化学系。入学前的暑假,抗日战争爆发了,中央大学被迫迁往重庆。战时的中央大学,条件非常简陋,校舍建在山坡上,学生住在竹篱涂上黄泥的简易平房中,吃的是掺有稻谷的糙米。在日寇的轰炸中,他没停止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获理学学士学位。

1947年,他考取留美公费实习生,到美国新泽西州油脂产品厂实习。半年后,他通过中英文教基金(前称中英“庚子赔款”)留英全国统考,获得继续深造机会。于是从美国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主修生物化学。严寒的冬夜,外国同学们都已在被窝里进入梦乡,他却仍搓着冻得发僵的手,在灯下攻读;夏日的暑假,同学们多回家或旅游度假去,他却依然在实验室忙于自己的实验。

放弃优越生活回国

嵇汝运对记者说,当时的英国由于二战受封锁,所有货品都需配给,什么都凭票购买,后期出现的通胀令他的留学日子更加艰苦。三年苦读没有白费,当他将厚厚的博士论文《氨基葡萄糖化学的研究》和《Mannich反应》交给导师时,教授大为惊讶。他随后更被校方聘为医学院药理系博士后研究员。

1953年,通过祖国亲人寄来的报刊,他了解到新中国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开始实施,他说:“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想着应该回到祖国去,为国家创制新药”。于是谢绝了英国老师及好友的挽留,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乘船回到阔别六年的上海。

《化学药理学》引起大反响

进入八十年代,他愈发感到要促使药物化学工作者对药理学生成兴趣,促进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相互渗透,于是不辞辛劳,从广泛收集资料,撰写成《化学药理学》新教材,并于1980年首次在华东化工学院(现为华东理工大学)制药专业学生中开课,不少教师及外单位科技人员也闻讯赶来听课。他在讲课时常以生动的比喻解释深奥的原理,字字珠玑,妙趣横生。现在《化学药理学》已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制药专业必修课之一,在国内引起相当大的反响。

科研育人 壮心不已

88岁高龄的嵇汝运,如今仍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依然带领研究生,活跃在药物研究各个前沿课题研究上。

从在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初期起,嵇老就注意并倡导化学与药理学相互靠拢,主张化学家和药理学家就新药研究应经常交流,相互切磋。巧的是,他是药物化学家,而夫人(同为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晓玉,就是一位曾留学德国的药理学家。他们虽常受邀于各国高等学府交流,却保持着非常朴素的生活。读书、看报是最大的乐趣。

李晓玉说,现在嵇汝运仍坚持工作,如果他不在研究室里,那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一定能找到他。而且每天都步行5里路去上班,锐气不减当年。每周为研究生上30多小时药物化学课,并且妙语连珠,引人入胜。他说:“从实践中取得的知识是最不枯燥的知识,学生们愿意接受。”

嵇汝运说:“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就是我的养生之道,抗日战争那种艰苦的生活都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困难?”

嵇汝运简历

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

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后,在航空委员会成都电信器材修造厂任代理股长,从事电化学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工作。

1946年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技士,从事油脂化学试验工作。

1947年考取留美公费实习生,在美国NOPCO化学公司试验室实习。

47年底通过中英庚款基金会留英的全国统考,转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系主修生物化学。

1950年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被校方聘任为药理系研究员。

1953年回国,在上海药物研究所领导课题组开展血吸虫病药物研究工作。

1958年开展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课题,合成了近百种实验药物。

1961年领导高血压药物合成研究工作,合成了数十种实验药物。

1978年担任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4年对加锡果宁进行了全合成研究获得成功,获河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因年龄关系退出所领导岗位后,仍担任“量子化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课题组组长。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