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黄宪>纪念文章
黄宪: 一生缘结有机合成化学
发布时间:2005-07-15 来源:香港文汇报 陈惠 边隽 【字号: 小  中  大 
三十年来,黄宪院士以有机合成方法学的观点,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新反应和新试剂,特别是对硒碲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丙二酸亚异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固相反应等均进行过系统研究,取得多方面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167篇列入“SCI”,并著述多部有机合成著作,为发展我国的有机化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书香世家的黄宪,家境虽贫寒,但自幼已将读书与做人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标。194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在国内享有盛誉、学风严谨、精于治学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树人堂”里听取老师谆谆教导的乐趣,仍记忆犹新,终身受益。
书香世家 自幼确立目标
他自幼与化学结缘,叔父黄鸣驹是中国早期的药物化学、分析化学专家;黄鸣龙则是中国药物化学、有机化学专家,两位叔父在海外的出色学识是黄宪中学时期选择理科的主要原由。在老师的指点及叔父的影响下,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求学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扬州沦陷,父亲不愿在日伪统治下工作,以致赋闲在家,生活极其清贫。黄宪从初中起就得边求学、边兼做家教,才能完成学业。他因此非常珍惜读书机会,刻苦学习,并几乎均以优良成绩获奖学金,深受老师称赞和同学钦佩。扬州中学的艰苦求学经历,塑造他坚忍不拔,勤于攀登的性格,对他日后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产生重大影响。1954年他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同样刻苦钻研,学习成绩优异。
百年树人 青春留在浙大
1958年大学毕业后,黄宪来到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直到现在没离开过这所知名学府,把青春和事业都留在了浙大。黄教授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总是提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想这句话,也许正是他做人与育人的“风向标”吧!
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核心,而元素有机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更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热点和前沿。多年来黄教授一直从事有机硒、碲化合物在多取代烯烃立体选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有机碲盐在不加硷的情况下能与羰基化合物直接反应形成烯烃的一类新型反应,并提出亲卤反应机理。利用α-高碘基取代的叶立德与亲核试剂反应,首次实现了叶立德α-碳原子的极性逆转。发现炔基石风及亚石风进行锆氢化反应时生成反式加成产物,并提出邻基参与的反应机理。在聚合物负载的固相合成反应研究中,为利用组合化学建立杂环化合物分子库奠定了基础。
著书立说 一生贡献突出
2003年11月24日,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虽激动万分,却没改变其一贯作风和习惯,依然没有寒暑假地“朝八晚十”,依然在陈旧的教学楼里,反覆地做著自己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走在科研第一线上。新近他又提出了合成取代联烯的新方法和联烯及亚烃基环丙烷衍生物高选择性的反应。
黄宪教授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实验室关闭,实验工作被迫停止,他就利用这段时间,整理长期积累的丰富文献资料,撰写成《有机合成化学》书稿(1983年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年新编版),一直成为高等院校及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之后,黄教授又与吴世晖、徐汉生两位教授合作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有机合成》统编教材(1992,199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他还参加了多部有关有机合成重要著作的著述工作,为提高我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水平做出了贡献。
用自己薪金帮助学生
在教学和科研上,黄教授对学生们要求非常严格,但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对他们又极为关心。通常他听到某学生病了,就会立即去学生寝室慰问,甚至陪他到医院诊治。遇到家境清寒生活困难的学生,他还会拿出自己部分薪金去帮助学生,使他们能安心学习,直到取得学位。
他又经常为学生们的出路操心。他总希望他们有一个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积极为他们写推荐信,以致他指导的学生绝大部分均能出国深造,而从未将那些刚获得学位的学生留在自己身边。
他总是说:“他们的前途要紧”。但一当他们学成以后,他又动员他们回国报效祖国。例如:著名青年优秀化学家麻生明教授就是在他的催促动员下,回到中科院有机所工作的,现在又在其邀请下,兼任浙大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在这里没有周六周日
黄宪老师在化学系里面是出了名的治学严谨,不仅自己研究认真踏实,而且还对自己的学生也做出同样的要求。在上下楼梯间的布告栏里张贴著几张各个学期的论文发布表,上面写著自己以及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他感触良深地说道:“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和学生加压,互相比较,才能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黄老告诉我们,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任教,这是因为他想把自己所学的、所讲的、所写的一切关于有机合成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论都可以完完全全的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重视人才培养 言传身教
我是一个科研人员,但是我同时也是一个老师,我这里需要有两个高:第一是教师的水平要高,第二就是研究生的质量要高。对于学生,我是很严格的,无论在学科上,还是在人品上。在这里,从来没有周六周日,任何人都要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要工作到晚上10点,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不是看其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篇数,而是讲其影响因子,而且要高出一般要求的许多。所以,有很多学生一开始无法理解,哭鼻子的事情是经常有的”,黄教授很坦诚的点点头,虽然开始很多学生很不理解,但后来自己看到了所学的成绩,也就慢慢明白了。”
黄宪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在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严格要求又具体指导。他在授课和讲学过程中经常告诫学生和青年教师,读书应学以致用,不能仅满足于书本知识,也应加强思维,扩展开发,达到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的目的。
形成整套博士生培养方法
他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为了提高博士生的质量,他提出了成立导师指导组,发挥群体作用;实行累积考试制度,跟踪学科前沿;进行联合培养,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制订博士论文质量标准,提高论文学术水平--因此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博士生培养方式,为提高博士生的质量做出了贡献。他认为博士论文不仅考虑能发表较多的SCI论文,而且更应考虑刊物的影响因子,使他们在进行研究工作时能克服浮躁的作风,更深层次地多做些创新性的研究。他对年轻教师既谆谆教导又严格要求,使他们通过教学和科研实践培养成为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另一方面他慕贤若渴,多方设法引进一些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来浙大工作,加强学术梯队的建设。
家庭和睦子女成材
黄宪有个和睦美满,让人羡慕的家庭。
他很是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全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夫人是物理教师,长子继承其伯父的专业,专攻建筑工程,现为杭州一著名房地产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次子继承父业,从事有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教授如今已有第三代,但他表示,他们今后学什么专业都由他们自己选择,但现在必须勤奋学习,打好基础。
重要科技成果
1988年5月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丙二酸亚异丙酯在合成中应用的研究)。
1991年1月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有机硒、碲化合物在高选择性反应中应用的研究)。
1991年7月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碲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应用中的方法学)。
1995年12月 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二等奖(《有机合成》)。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