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人物专题>高文垂宇宙 精神在人间>董申保>纪念文章
攻石之人——董申保
发布时间:2007-04-13 来源:央视国际 【字号: 小  中  大 

这个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家园——地球。虽然生存在地球上,可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它,都知道地球是由岩石构成的,但我们对岩石又了解多少呢?岩石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基本单位,它是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的统一体,岩石一般延伸到地下的三四百公里,而董申保就是研究地下岩石的人。

董申保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地质系

1948在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0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董申保

我们研究岩石是什么呢,研究岩石怎么形成的,包含大的到地球怎么形成,地壳怎么形成,小的到一个矿,因为矿都在岩石里头。拿石油来说吧,石油在一种叫沉积岩里,你要是不知道岩石,不知道岩石在地球怎么成长的,是怎么一步一步变的,你怎么去找,怎么去应用它?

这个和石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说起石头,今年86岁的董申保依然兴趣盎然,他精神矍铄、口齿清晰,只是那微黑额头和双颊还隐约显露出常年在野外实地考察的痕迹。

董申保1917年出生于北京,他的少年时代就读上海浦东中学,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最后选择地质的原因,董申保讲其实完全是出于少年时代对游历山河的向往。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董申保

我这个人好动,年轻的时候是到处乱逛。我就觉得地质系好,它可以游山逛水,至于地质系研究什么东西我不知道。

董申保1944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留法生,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副教授。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董申保调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带领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勘探系师生对山东、辽宁、吉林及河北等地的前寒武纪变质岩区做了1:20万地质调查。在这一基础上,他重点研究了辽东半岛的变质岩系和变质矿床,提出了变质建造和混合岩化成矿的理论,对开展我国变质岩区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董申保

因为地质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图,用图来表现你的地质情况,叫地质图。所以国际方面有一个编图委员会,编图委员会下面分了各式各种图,变质图有一个世界变质图的委员会,就是专门把世界有关的变质作用的图,编出一个全世界图。

7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变质岩区编图工作发展迅速,欧洲和前苏联等地区的变质图编制工作相继完成。为填补我国这一空白,董申保从1980年开始积极组织和领导了全国二百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工作。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董申保

我们中国起步晚,编图大致来说从70年代开始。当时我们编图,一共算了算是23个单位共二百多人,正式的参加二百多人。这么大的一个图,从开始到完成出版,花了6年,时间是比较快。

董申保1986年主编的《中国变质地质图》和《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等专著,对中国的变质作用类型、变质相系、变质旋回及变质地质单元等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大陆形成与演化的历史。为此他获1987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第一届全国图书奖提名奖,1995年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岩石可分上万种,也是一个基础学科。董申保主要研究的是变质岩,通过对各种变质地区的研究,他强调变质作用是与地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地质作用。已过古稀之年的董申保又开始攻花岗岩,并打算近期将研究的成果出本书。

中科院院士岩石学家 董申保

这本书就是关于中国的花岗岩,刚才我说的都是变质岩,这一个是花岗岩。中国花岗岩最多,中国花岗岩种类也最多,花岗岩成矿各式各种也最多,所以我想在这方面中国的地质学家应该有责任把中国的地质情况自己总结、介绍到国际方面,在国际研究这方面占一席之地。

关闭窗口
 
© 1996 - 2011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