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物专题 > 悼念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 > 追忆悼念
求实、求真、求是——儿女和学生们眼中的贝时璋
  文章来源:新华网 记者 胡浩、吴晶晶 发布时间:2009-11-05 【字号: 小  中  大   

  贝时璋、钱学森两位科学巨匠先后辞世,引起了世人关注。提起钱老,举世皆知;而提起贝老,今天的人们却有些陌生。贝时璋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科学家?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他的子女和学生。

  “求实、求真、求是,这是贝老毕生的写照”——儿女和学生们追忆起这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谈及最多的就是他的治学态度。严谨的态度,不仅助贝先生在科学道路上收获累累硕果,也给予后人受用终身的言传身教。

  作为我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组织开展了“核试验放射性本底自然监测”“核爆试验对动物本身及其远后期辐射效应监测”“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8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以治学严谨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获得了无数成果,也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人。

  “爸爸作风严谨细致,他也常这样要求我们,这样的习惯影响了我们的一生。”现年77岁的贝濂,贝时璋先生的大女儿,是北京协和医院知名的内科学教授。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手绘生物切面图时的场景:通过显微镜,一边看,一边画,反复对照、反复修改,一定要画得最真实、最细致。

  “后来,我自己也学着手绘显微镜下的图像,也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贝濂说,自己很喜欢模仿父亲:父亲看书,用颜体小字整齐地写下满篇笔记,她自己也练习书法,在书上写满笔记;父亲治学时,一定要反复论证、周密思考,她自己在治病救人时,也会谨慎处理,绝不掉以轻心。

  “对待每一个病人,我都严格要求自己,将他们的病情问得更仔细一点、深入一点,以便诊断时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受爸爸影响的结果。”贝濂说。

  为中关村“院士手印墙”题词时,贝老题下“求实、求真、求是”,这是他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严谨前行的写照,也是对后辈治学省身的要求。

  贝时璋先生的长子贝丰,是我国973计划专家组成员,需要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进行审查、咨询、评估、验收,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提及自己肩负的责任,贝丰说:“在评审项目的时候,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严谨、公正,这些正是我从父亲身上看到的、学到的。”

  “和贝先生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我能感受到先生民主与严谨的治学态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说,每当获得一些实验结果,贝老总会给予大家肯定和鼓励。但是,对每个实验结果,贝先生都不会在反复推敲和论证之前轻易下结论。如果产生疑问,甚至还会反复查对原始数据。

  阎锡蕴回忆,大到论文结构和学术思想,小到遣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贝老都会一一加以细心修改。“每当我拿到修改后的材料,总是被贝老的细致和严谨所感动。在贝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也渐渐地养成了做事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并把它传给了我的学生。”

  “我从先生的言传身教中获益匪浅”,她说:“贝老曾给我题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这已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至今还挂在我实验室的墙上,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工作。”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