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物专题 > 悼念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 > 追忆悼念
科学的人生 学问的楷模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11-03 【字号: 小  中  大   

  缅怀中科院院士贝时璋先生

  10月29日,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7岁。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作为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和教育的先行者,贝时璋开创了中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中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贾楠)他是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是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他几十年前的科研建树至今仍对我国生物工程、载人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产生着影响。两天前,即10月29日上午,他在睡梦中走完了成就斐然而又宁静淡泊的一生,享年107岁。他就是贝时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1903年10月10日,贝时璋出生于浙江镇海县的一个贫苦家庭。1921年,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医学预科毕业后,贝时璋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弗赖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动物学系学习,并于1928年获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探索生命真谛百年如一日,发扬求是精神立学界楷模――这是贝老的朋友、学生对他的评价。   

  1949年,中国科学院正在筹备之中。当时还在浙江大学任教的贝时璋奔波于杭州、北京之间,参与了中科院生物学科各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于1950年出任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1958年,在贝时璋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成立,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物理学专业研究机构之一,标志着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正式确立。同年,贝时璋在中国科技大学创立了生物物理系并任系主任。50余年间,这里已经有6位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促进学科交叉,是贝老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他的一大贡献。他认为,只有学科交叉,才能产生科学创新成果。这是科学家的高瞻远瞩,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星科说。

  从1958年至1983年,贝时璋一直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几十年间,他开拓了我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的研究,指导了我国核爆炸动物远后期辐射效应研究和我国第一批生物火箭动物飞行实验等重大研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作为我国实验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

  “当年,贝老是3位建议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科学家之一。”杨星科说,此外,他主持建立的一系列关于辐射危害的标准、框架,至今仍在相关医学研究领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贝老一生都在关心科技创新。不久前,2009年诺贝尔奖公布后,老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在10月28日上午,他还专门召集6位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如何在已有创新课题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工作,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要为国家争气”。然而,一日之间,学界失良师。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