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人物专题 > 悼念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 > 追忆悼念
百岁寿星 科学巨擘——贝时璋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09-11-03 【字号: 小  中  大   

  

  作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书荣 梁栋材

  贝时璋先生与20世纪同行,经历了百年世事沧桑,目睹了百年科技巨变,体会了人生的无尽乐趣;同时,他也对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展示了人生的巨大价值。

  诺贝尔奖获得者、生物化学家圣乔其(Szent-Gy.rgyi)说过:"生命是日光驱动的小股电流。"光和电两者都是物质的物理运动形式。200多年前,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Galvani)发现动物体内有电流存在,从而在科学上完成了一次重大突破。而他的争论(生物电抑或物理电?)对手、物理学家伏打(Volta)却由此发明了电池,使人们受益匪浅。其后,德国物理学家兼医生亥姆霍兹(Helmholtz)研究了肌肉收缩和神经传导,以及视觉和听觉的物理学机制。这些研究和发现孕育了一门边缘学科-生物物理学。

  现代物理学实验技术和方法进入生物学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科学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使人们对生物现象和过程的认识焕然一新。在进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同时,运用物理学的观点、概念、严谨的定量分析和思维方法,来研究生物系统中的能量转换途径、相互作用力的本质、信息的编码和转换等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将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的起源之谜。另一方面,正如物理学家薛定谔(Schr.dinger)在其名著《生命是什么?》中指出的那样,揭示生命的物理学过程,也会推动物理学本身的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贝时璋先生就洞察到物理学和生物学相互渗透的大趋势,深信生物学必将从描述性科学向定量性科学转变。因此,他在研究细胞和染色体、发育和再生等生物学问题的同时,还坚持自学高等数学,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到了50年代,他匠心独运地组织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合作共事,把物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概念运用到生命科学研究中去。于是,生物物理学便在中国应运而生了。他又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战术家的果敢决断,在1958年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物理学专业研究机构之一,它标志着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正式确立,并为其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贝时璋先生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25年,使研究所在各个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从20多人增至700多人,从4个研究室(组)发展成11个研究室。他的一个重要的办所思想是,发展学科交叉研究,组织物理学、化学、数学和工程技术专家一起工作。当时的生物化学研究室发展为现今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生物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三人组成的理论生物物理学研究组,发展为现今的中国科学院视觉信息加工重点实验室。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