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周尧和>纪念文章
国际著名物理冶金专家、中科院院士周尧和在沪逝世
发布时间:2018-0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许婧 【字号:  

周尧和院士参与团队成员讨论。资料图 梅秋武摄

周尧和院士工作照。资料图 梅秋武 摄

  记者7月30日晚间从上海交通大学获悉,国际著名的物理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双聘院士周尧和,因病医治无效,30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2岁。

  1927年5月生于北京的周尧和,祖籍河北深县。1950年自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57年于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获博士学位。周尧和院士创造了中国铸造界的多个第一:铸造专业第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的第一个中国人,国际铸造会议第一篇中国官方论文作者,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铸造学科博士。

  上海交大方面介绍,周尧和院士开辟了生态材料新方向,代表中国铸造走上国际舞台,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和前苏联的教科书。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的数十年里,周尧和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

  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周尧和总结出了一套“从严、重导、求新”的教学方法;1996年,周尧和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博士生开始主要由1978年以后出生的人构成,周尧和根据学生年龄结构的变化,以生态材料学的英文单词Ecologicalmaterialogy开头三个字母“ECO”作为课题组师生的座右铭:“Excellent、Cooperative、Original”,即“卓越、合作、原创”,要求要有出色的成果、合作的气氛和创新的思维,带出一致优秀的学术队伍,他们中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等。

  1977年考上大学,硕士与博士一直在周尧和处就读、已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介万奇,非常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大学入学时,时为系主任的周尧和给他们作报告时说的话。介万奇说,周尧和说话严谨,他说,“不要总说哥德巴赫猜想很牛,材料科学里也有很多很大的学问值得去钻研”。本科毕业前,周尧和给他们讲过一门课《铸造原理》,把工程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描述和数学方法揭示,让介万奇收获特别大。当时介万奇就下决心读研究生要读周尧和的,并鼓足勇气到周尧和家中,说清楚自己的愿望。他后来真的考上了。

  改革开放后,周尧和探索“优质铸件”理论与技术,成就斐然。他用原理研究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既实用,又不乏科学研究的水平。其中一篇《保温冒口》的研究论文被作为1979年中国铸造学会推荐的官方论文,在国际铸造会议上宣读,震撼国际学人。论文不仅有严谨的理论分析计算,解决了一些科学问题,后来周尧和预测这个技术在工业上运用,每年可以给国家节省一百多个亿。“一个‘保温冒口’做出了很深的学问。”介万奇说,这一成果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成果1986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据悉,周尧和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8年8月3日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责任编辑:程博)
关闭窗口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