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先进事迹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5-05-10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字号:  

  作为鱼类遗传育种学家和一名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同志多年潜心于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相关的遗传、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研究,取得卓越成绩,是我国鱼类遗传育种与发育生物学领域知名专家。桂建芳同志在科研上的创新性成就主要有:

  1.他系统开展了多倍体银鲫生殖发育机制研究,选育获得了银鲫的不同克隆系,通过遗传标记首次证实银鲫同时存在单性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不同生殖方式;揭示出银鲫品系间染色体转移和品系内染色体片段整合的证据,阐明了雄鱼在建立克隆系多样性中的作用,解答了单性物种遗传多样性和长期存在的生殖机制;创建了筛选银鲫生殖相关基因的研究体系,鉴定出C-型凝集素和C1q-like等一批与生殖相关的功能基因。论文已被30多个国家的学者跟踪引用,被发表在“生态、进化和系统学年鉴”等20多篇综述和11部专著引证肯定,美国知名专家在专著中评价说:“银鲫雄性引入到其它克隆群体的重组遗传变异可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正是银鲫提供了第一个被证明了的例子”。研究成果多倍体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式的遗传基础研究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针对鲫鱼养殖区域广、养殖总量大,但同时出现品种混杂、养殖急需品种更新的严峻现状,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水产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并揭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培育形成的机制是通过雄核发育产生。与已推广的高体型异育银鲫相比,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生长速度平均快20%以上,出肉率高6%,遗传性状稳定。由于其具有的优良养殖性状,异育银鲫中科3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推介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和农业部近五年来推介的渔业主导品种之一,已在湖北、江苏、广东等25个省市推广养殖苗种超过320亿尾,增产幅度20%以上,20102014年五年共新增利润200多亿元,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成果获湖北省2011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2014年科技促进发展奖一等奖。 

  3.近十多年来,桂建芳同志先后主持了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重要养殖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两个973项目,创建了养殖鱼类重要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筛选技术体系,鉴定和揭示出一批与鱼类性别和抗病相关的功能基因及其分子调控网络,拓展了养殖鱼类性别和抗病分子调控网络及其育种分子基础研究新方向,应邀发表了综述和专论。譬如,创建了筛选鱼类先天性免疫和抗病毒相关基因的细胞模型,鉴定出一批参与抗病毒反应的鱼类干扰素系统基因,发表的系列论文被国际同行广为肯定。又如受邀发表专论,提出了石斑鱼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级联调控网络,被专家引评为是进行性变研究的良好模型。在育种实践方面,分离到黄颡鱼XY染色体连锁的等位基因标记,由此开拓出一条X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黄颡鱼培育技术路线,获发明专利授权,协助培育出水产新品种“黄颡鱼全雄1号”。“黄颡鱼全雄1号”已在十多个省市推广养殖,合作成果获2011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桂建芳同志认真作好学生培养教育工作,他20余年来一直亲自编写教材和为学生讲课,与学生们一起做实验、讨论问题,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过硬的本领。已培养毕业博士60多位,硕士8位,博士后8位,曾两次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毕业的博士中有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人的博士论文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5人次获中科院其它各类奖学金。 

  桂建芳同志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贯作风正派、任劳任怨、勤奋工作,廉洁奉公,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了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优秀知识分子楷模形象,深得干部职工拥护和爱戴。在担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期间,他在继续潜心于科学研究的同时,投入大量精力思考和推进水生所的发展,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科技发展前沿,坚持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原则,凝练科技目标,调整科研方向,全面增强了研究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创了水生所全面发展新局面。他在任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期间,带领实验室全体科研人员锐意进取、勇于创新,该实验室2001年评为国家优秀实验室,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科学院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继续评为国家优秀实验室,使该实验室连续三次评为国家优秀实验室,2011年袯免评为优秀。 

  桂建芳同志心系祖国科学事业,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的学术成就和敬业精神也赢得了党和政府及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他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8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4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1995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湖北省劳动模范(2004年)、和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2011年)等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任霄鹏)
关闭页面
 
© 1996 - 2015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