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梁晓天纪念文章
梁晓天:借问飞何急,天涯归故林
健康报 谭嘉
 
2009年10月11日,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告别室。每一位赶来送梁晓天先生最后一程的人,都忍不住对这位科学家再一次肃然起敬。“终生饱学重修仁德忠厚传千秋,一身正气淡泊名利信义留后人。”这是为我国药物化学学科发展殚精竭虑、躬耕一生的梁晓天教授的真实写照。 1948年,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两年后,梁晓天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学习。没曾想“学习乐事却成愁,滞留异国七春秋”。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政府设置了重重障碍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这让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正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梁晓天忧心如焚。

在试图转道巴西辗转回国的努力落空后,梁晓天愤而提笔,亲自起草了《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公开信》。这封信曾刊登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在美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十分关心留学生回国一事,在日内瓦与美国政府谈判时,他强烈呼吁给华人学者以回国的自由,并以释放被俘的美国飞行员战俘作为交换条件。不久,美方公布了中国科学技术人员第一批归国人员的名单,其中就有梁晓天。得知这一喜讯,梁晓天情不自禁赋诗一首:“借问飞何急,天涯归故林;枝丫傲风雨,鞠护有深思。”

1954年10月,梁晓天终于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在工作分配表上,他满怀赤诚地写下了7个大字:“为祖国人民服务。”

1988年,友人将当年和梁晓天一同赴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名单寄给他作为纪念时,梁晓天有感而发:“若能历史重新写,仍愿焚香拜有机。”有机化学复杂的化学结构,天书一般的核磁共振图谱,一般人都视为畏途,梁晓天却乐在其中。回国后,梁晓天被派往中央卫生研究院药学系(即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成药物化学研究室)工作。半个多世纪,梁晓天在药物化学领域执著探索,为中国的天然药物现代化、波谱学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草药能治病,但药物中哪些是有效成分,究竟如何发挥效用却难以简单言明。梁晓天是我国应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测定中草药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的开拓者。他带领研究人员在设备仪器十分落后的条件下,成功测定了从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一叶萩碱的化学结构,使中国在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结构的研究上赶上了国际步伐。20年后,梁晓天领衔的科研团队又全人工合成了一叶萩碱,证实这一化学结构完全正确。在他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一叶萩碱、鹰爪甲素、亮菌甲素、仙鹤草素、杜鹃类植物的药用成分,紫杉醇类等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一一破解。

“文革”期间,梁晓天被下放到江西五七干校。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挑灯苦算。没有计算机,凭着一把最原始的计算尺,梁晓天成功地简化了核磁共振谱中复杂的ABC和AA′BB′系统的解析方法。这一成果对核磁共振波谱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他还编译了《核磁共振光谱解析简论》,编著了《核磁共振高分辨氢谱的解析和应用》等重要论著。

因为梁晓天在药物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199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将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授予他。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的获奖者仅有梁晓天一人,有人因此说他是“中国医学科学界的第一人”。梁晓天却不这么看:“我居然会得到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而且得奖的人只有我一个,这实在是我一生中最令我惭愧的事了。讲到医学科学,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国家中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多得很。”首届中国医学科学奖的奖金,他捐出设立了“梁晓天优秀青年科技奖”。

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院士曾说,“泰斗”之称亦不能道出晓天之为人。他天生仁慈、真实、憨厚,从不追求权位、名利,却疾恶如仇,敢于直言批判歪门邪道。1995年,有人匿名给梁晓天寄来一份“水变油”的鉴定资料。资料称,将一种膨化剂加入25%的柴油和75%的水的混合物中,可得到“膨化柴油”,各项分析数据竟和天然柴油的数据惊人的一致。鉴定材料中有鉴定小组专家的签名,甚至还有一张公证书。对于这一闹剧,梁晓天在他的《药物与化学》(院士科普丛书)中给予了无情的鞭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骗术,看来可敬的鉴定主持人过分地轻信,中了调包计,连化学常识都抛到脑后去了。”

梁晓天一生桃李满天下,共培养研究生60余名,指导博士后多名,其中不少学生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骨干中坚。学生们说,梁先生传授给他们的不仅是治学的严谨和不倦,更有受用一生的做人准则:谦虚和平实。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