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青春之歌
 
李和风:“科教结合”与时代同行
李和风 中科院人事教育局

“科技”与“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像引领向前的双驾马车,在提高民众的文明素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策略,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力,是人们运用工具、资源和程序来解决问题或扩展他们的能力,控制和改变自然环境的手段和方法。科技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并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的“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出来。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往往成为这个国家发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评价基本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固然是国民公共教育的普及情况,而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如何,则不仅要看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更要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效果。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教育发展成绩斐然,义务教育逐步得到普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为科技界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他们都活跃在国内外的科技前沿,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毋庸讳言,中国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本质和封闭式教育的特点,高等教育片面以升学为目标,脱离实际,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其结果只会培养出大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建院60年来,始终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充分利用我院的优质科技资源,我院教育不仅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科技人才。

首开科研机构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先河

由于建国初期我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为满足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科研机构与高校几乎同时开展研究生教育工作,从而形成了我国科研机构独立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于1949年11月成立,为集中国内有限的科研力量,进行国家急需解决的科研项目的攻关,它不但汇集了钱学森、彭桓武等一批熟悉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秀归国科学家,还从各个大学中抽调了许多优秀的大学教授。他们为国立科研机构带去了教育哲学的思想,使得国立科研机构不仅是建设国家亟待解决的科研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还担负起为科研事业培养后备力量的任务。

1951年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一九五一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指出中国科学院所属各研究机构与中央教育部所属高等学校研究部为培养科学研究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决定招收研究实习员和研究生,拉开了在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序幕。1951年,全国招收研究生27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招收95人,占全国录取研究生人数的34.4%。1955年国务院第17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标志着我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制度的正式建立。毕业的研究生迅速融入了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提高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教师的研究生层次学历的比重,提高了科技人员和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以及经济事业的发展。1958年,中国科学院应国家“两弹一星”事业之需,创办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了坚持科教结合、培育创新人才的新历程。

知识创新工程为科教结合注入新的动力

199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实施知识创新工程。2000年,中国科学院对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战略重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负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实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培养体系。

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在知识创新工程中不断探索科技活动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互动作用。随着社会对高科技人才需求的增加,高等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活动,成为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战略任务。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院树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大胆探索,创造出一系列科教结合新模式。

师资队伍的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聘请了研究所数百名科研骨干担任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师资队伍呈现“三元”结构,包括集中教学园区的300余名专任教师、参与集中教学园区授课的培养单位部分科研骨干,和分布在全院近120个培养单位的8000余名研究生指导教师。

领导体制的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聘请多家研究所所长担任院(系)主任,直接推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通过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以及学院、教育基地等多种平台,吸纳研究所领导和科研骨干参与教育管理,统筹全院研究生教育。2004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与12个分院展开全面合作基础上,聘请一批所长和专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院系领导。

培养体系的结合。注重科研方法训练、学术素养培育、科学精神熏陶、学术道德养成,是中国科学院高等教育的显著特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过和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让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在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坚持“两段式”培养方式,研究生们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训练科研能力,使教学与研究在研究生培养中得到统一。

管理制度的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成为其核心使命,两者相辅相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行导师资助制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作为科研辅助力量参与以导师为主导的科学研究过程,其本身就是研究生的教育过程。同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对合作精神、理性质疑、个性探索等创新要素的制度化激励,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有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

科教角色的结合。在吸纳研究所科研人员参与教学工作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鼓励专职教师与研究所科研人员共同承担科研任务,开展科研合作,促进专职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从而建立“科研人员积极参与集中授课”和“专制教师开展科研合作”相结合的“双通道”制度。

新时期的科教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主要包括“所系结合”和“院所结合”两种形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着悠久的“所系结合”传统,这是建立在平等协商、友好双赢基础上的战略性合作。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按照“三统一、四结合”的方针推进全院研究生教育的“院所结合”。

2006年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共同组建成立数学科学学院,为中国科学院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数学科学学院结合数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在研究生教育中积累的大量经验,提出建立“四所一系”和“教育型研究机构”,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实现了数学学科“全程设计、分段实施、学以致用、贯穿到底”的崭新培养模式。

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组成两个平台: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作为科研平台,学院的专任教师,即数学系的教学人员,参加到研究院的科研团队中,即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包括了“四所一系”: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研究所和数学系;作为研究生培养平台,从招生到培养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到学院的平台上,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实现数学学科研究生教育一体化。

在“四所一系”模式下,数学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成果显著。2004年-2008年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共有5 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平均每年1篇;2006年数学学科有6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入选2篇,占1/3比例。

“所校结合”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以来所拥有的优良办学传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研究所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和优良传统,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加速出人才、出成果的有效途径。

所长、专家兼职院、系主任。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所长、专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院、系主任,共同对该院、系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进行谋划与设计,达到在组织手段和管理体制上保障“全院办校,所系结合”。2004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与12分院展开全面合作基础上,龚惠兴等17名所长和专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系领导。

共建科研平台。集中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优势资源,发挥在人才、学科、理论技术、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联合建设国家大科学、大装置,共建联合实验室。2008年5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建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在科学岛上奠基。据统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已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共建了15个联合实验室。

共建系科专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商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前瞻性地共同部署和发展新兴学科,交叉互聘,共享师资,将研究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与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2005年,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系统生物学系,由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家睿任系主任。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共建医药生物技术系,每年招收本科生约30人,2006-08年共有80人从该专业毕业。除此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与相关研究所共同建立了核科学技术学院、地球和空间学院、数学系、化学物理系等16个院或系科。

共同承担国家重大课题。联合双方科研力量,在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重点项目上开展广泛合作,不仅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还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其中与合肥物质研究院成功承担的重大课题就有:“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子午工程、863项目“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及测量研究”、973项目“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等。

大学生研究计划。从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高校率先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选送高年级本科生到研究院所从事科研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以融入研究院所良好的科研氛围,在优秀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有目的地参与科研活动。从而激发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进本科生对科研院所的了解,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报考科学院研究生。

人的创新能力主要源于应用实践能力,而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离开了系统的科研工作训练,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科学研究训练不足是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的直接原因。中国科学院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走出一条科教结合的道路,相信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