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我的青春之歌
 
邓麦村:知识创新工程的实施与效果
邓麦村 中国科学院

1998年11月24日,中科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连化物所作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首批单位正式启动。按照试点方案,大连化物所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深层次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高效运行、充满活力、有持续健康发展基础,有不断进行知识和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现代研究所制度。建立开放式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开放、流动、竞争的机制,为创建世界第一流研究所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大连化物所将科技目标凝练、体制机制和用人制度等方面作为横向,将科技创新、高技术产业和后勤服务作为纵向,同时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改革,制订了包括机构调整与重组、人员流动、分配制度、考核评价、福利货币化、后勤服务体系社会化和高技术企业改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方案。

大连化物所系统分析了改革的基础条件,认为在三个方面具备了一定条件,一是从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所进行的不断改革,为实施创新工程基本上扫掉了外围;二是经历多年改革,职工在观念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三是前几年采取措施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经过几年的磨练已经成长起来,这为实施创新工程提供了非常好的人力资源保障;四是近年来在“淡化”学科边界的方针下,不断进行课题组调整,使全所整体的竞争实力增强,有利于进行大幅度的学科调整;五是前几年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以及创新工程经费为实施改革奠定了良好物质基础。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大连化物所的改革调整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999年8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大连化物所并欣然题词,“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把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建成世界一流研究所”,对大连化物所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1998年至今,大连化物所按照中科院的总体部署,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大连化物所在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十年来,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历了启动阶段(1998年-2000年)、全面推进阶段(2001年-2005年)和优化完善阶段(2006年-2010年)。

在启动阶段,中科院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凝练和提升科技创新目标为导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为突破口,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实施了大面积全方位改革。

在全面推进阶段,中科院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化、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

院层面主要通过建设创新基地、整合研究机构、新建研究单元等组织结构调整,推进全院科技布局调整;研究所层面,以进入试点序列为动力、以创建一流研究所为目标,推动研究所不断凝练科技创新目标,调整学科布局和重点发展领域。在全院普遍推行岗位聘任制度,实现竞争择优上岗;实行项目聘用制度,促进流动队伍建设;实行新型分配制度,有效激励科技人员;从资源短缺时期过分强调平衡平均的资源配置制度,调整为“整体规划、保证重点、择优支持、鼓励竞争、优化配置、动态调整”;坚持“质重于量、分类导向、公开公正、科学严肃”原则,不断完善研究所评价体系,为促进研究所竞争发展奠定基础;根据“以人为本、分类激励”的原则,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分离、国家授权、全院统一管理、院所分级运营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产业化和保护产权所有者权益的制度环境,有效地实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创新文化建设,增强创新跨越的自信心,弘扬唯实求真科学精神,培育协力创新团队意识,营造和谐宽容人文氛围。

在优化完善阶段,中科院提出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和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幅度提高中科院科技创新能力,大部分研究所达到“四个一流”的要求(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全院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同类研究机构的前5名。为此,中科院大力推进以战略规划为导向的学科布局调整,着力建设“10+1”个科技创新基地;以研究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牵引,建立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的现代科研院所的制度体系;大力加强院与其他创新体系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重要贡献。

2009年中科院年度工作会议上,我遇见大连化物所现任所长张涛同志,问及大连化物所科研经费情况,他告诉我,大连化物所在2008年通过竞争的纵横向科研经费已超过5亿元。1998年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开始时,全所年争取的科研经费仅5000万元,发表SCI论文90篇,申请专利71件,授权专利27件;而在2007年,全所发表SCI论文425篇,申请专利291件,授权专利135件。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数据已充分说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十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研装备不断更新,科研环境不断优美,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今天的大连化物所与1998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并且越来越显现出国际一流研究机构的端倪。

2008年,中科院R&D 经费支出达153亿元,是十年前的5.7倍;2007年发表的SCI论文12423篇,是1998年的3.8倍;2008年专利申请数为5428件,是十年前的5.1倍;专利授权数为2637件,是十年前的10倍;而2008年全院专业技术人员为3.75万人,是十年前的87%。2008年,全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当年新增销售收入964亿元,实现利税135亿元,分别是6倍和3.9倍;2007年,院所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6亿元,利润总额66亿元,企业净资产257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7.7倍、5.7倍和4.2倍。

上述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10年来,经过不断地改革和探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符合科技创新活动规律和中科院全面发展要求的体制模式;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成长,创新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广大科技人员自主创新意识和信心显著增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备受欢迎。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一定会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领跑者,新科学理论、思想与新产业技术的创造者,中国战略技术的攻坚者,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者,地方政府、企业和大学最可信赖的合作者,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推进者,面向社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者,优秀创新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国科技界在世界舞台上的代表者。中国科学院必将以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所做出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重大创新贡献而受到13亿中国人民的倍加珍视与呵护。

© 1996 - 201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