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块范法(piece-mold casting)
发布时间:2016-09-01 来源: 【字号:  

司母戊鼎的铸型

孝民屯簋复合范

  通过块范法铸造青铜礼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为突出的技术特征,迥异于西亚和欧洲地区以锻造和失蜡法为主制作兵器、工具、装饰品和雕塑的传统。块范法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青铜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金属成形工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B.C.2300-B.C.1900)出土的铜铃是目前已知最早使用复合范铸型制作的铜器。[1]所谓块范法,是指将金属液倾入预先制好的分块组合铸型中,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几何形状和物理化学性能的器件的工艺。[2]经烘烤的铸型通常是由范、芯以及芯撑组合而成的带有内部空腔的封闭实体,空腔即为待铸物体的形状。因其焙烧火候通常不高,故称作泥范(泥型)。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郑州市南关外、紫荆山、安阳市殷墟、洛阳市北窑、陕西省扶风县李家、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山西省侯马市牛村、白店等铸铜遗址均出土大量泥范、炉壁以及其他铸铜遗物,是研究块范法重要的实物资料。 

  块范法典型的工艺流程包括造型材料的选择和制备;铸型(模、范、芯)的设计和制作;铸型的干燥、焙烧和装配;合金的熔化、浇注;以及铸后加工等等。其中,范的选择和处理工艺非常关键,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开始,即已开始采用一种特殊的低粘土、高粉砂、多孔的造型材料,目前认为可能是经过分选、淘洗的生土添加一定量的羼和料经练泥、陈腐等一系列处理后制成。铸型的具体做法是先制作模,然后用泥片从模表面翻制成块范,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分范,将翻制好的块范进行阴干、焙烧,并进行装配,与浇注系统组装成封闭的铸型。[3] 然后将熔炼配制好的青铜合金浇入预热的铸型,成形冷却后脱范,进行铸件清理,去除浇冒口、毛刺、飞边等。器物通常一次成形,但有时需要使用两次以上的浇注完成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有时因为存在铸造缺陷或者使用形成的破损和孔洞还需要进行补铸。 

  块范法使用的时间很长,对后来的铸造技术影响深远。至今仍在各地使用的传统泥型铸造,就是块范法发展而来的。(刘煜 撰) 

    参考文献

  [1]李敏生等:《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铜器成份报告》,见《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附录,《考古》,198412期,1068-1071 

  [2]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铜和铁造就的文明》,大象出版社,1999年。 

  [3]刘煜、岳占伟、何毓灵、唐锦琼:《殷墟出土青铜礼器铸型的制作工艺》,《考古》200812期,80-90页。 

(责任编辑:麻晓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