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中科院与载人航天工程>最新动态
从防范空间碎片的“万里眼”,到掌控飞行的“风筝线”——
【新华日报】“江苏元素”助力“神十”飞天
发布时间:2013-06-12 来源:新华日报 吴红梅 【字号:  

6月11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伴飞神十,逐梦天宫”神舟十号发射现场直播观看活动,航天控制系专家同时为大家解读神十、普及航天知识,广大学子与南京市民共同见证了神舟十号飞天的全过程。余萍摄

6月11日,“神十”完美飞天,踏上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将开创中国载人航天应用性飞行的先河。飞船成功飞天的背后,凝聚了众多江苏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一大批“江苏元素”为“神十”保驾护航。

在浩瀚的太空,有着难以计数的太空碎片。航天器在太空中飞行,一旦遭遇多如牛毛的空间碎片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保证“神十”安全飞行,全国的航空、航天、天文专家在我国多地组建了一个严密的空间碎片监测系统,其中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在多个监测点布阵,与众多专家通力合作,接力配合完成“神十”的在轨空间碎片的观测任务。

“中国的空间碎片望远镜,能观测到近地点300公里以下和远地点3.6万公里的空间情况,是名副其实的‘万里眼’”。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熊建宁告诉记者,在“神十”飞天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专家们完成了空间碎片的动态分布分析,不断筛选应该纳入监测的空间碎片。从前期空间碎片的“扫路”监测工作来看,“神十”的飞行路线是安全的。

熊建宁介绍说,在“神十”遨游太空15天中,空间碎片的监测专家们连续对轨道上的空间碎片进行全天候观测,尽可能地对“神十”和“天宫一号”周围的碎片进行“摸底调查”,并把它们的轨道测算出来,对有碰撞可能性的碎片进行评估,为飞船定轨及规避风险提供更多的观测数据。

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每一步,都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四所的雷达参与和见证。记者了解到,在此次“神十”的飞天过程中,同样有十四所的雷达天眼紧紧追踪。这些雷达就像是牢牢掌握“神十”飞行轨迹的“风筝线”,无论飞船飞多高,一举一动都尽在掌握。 

据介绍,这次十四所参与的主要是测控通信系统部分。专家说,一般飞船的观测和控制有两种“天眼”,一种是光学望远镜,另外一种就是雷达。光学望远镜有一定局限性,可见期很短,“飞船进入太空后,因为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所以光学望远镜根本看不到。”但是雷达不一样,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段来监测飞船位置的,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全天候工作,而且不受天气的干扰,几乎没有“盲区”。

专家介绍说,“神十”进入大气层时,会和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这个摩擦会造成高温和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形成“黑障层”,这时飞船的其他应答装置完全失灵,需要靠雷达向一定的范围内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船后反射,雷达锁定这微弱的信号,就可对“神十”进行定位跟踪。

链接>>>

肉眼能看到“神十”吗

昨天傍晚,“神十”发射时,南京一中的天文爱好者们汇聚在学校一起观看,大家都紧盯着电视屏幕。而一些天文爱好者,在“神十”发射前,就很关心:能不能肉眼看到火箭升天的场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科普部主任张旸说,由于发射的时间是傍晚,天还没有黑,所以,天文爱好者无缘观测到飞船发射到火箭分离这一过程。

不过,张旸说,“神十”在天上遨游15天,天文爱好者们还是有机会用肉眼看到它的。“飞船发射时间不长,目前还不知道它的具体运行轨道,等之后其轨道被逐步公布,天文爱好者们据此就可以知道‘神十’的飞行路线。如果正好飞过头顶,就可以看到它。”张旸说,到时,紫金山天文台专家会制作出观测指南,爱好者们按图索骥,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只是由于太遥远,肉眼看过去,“神十”就是一个移动的小“星星”,在小望远镜的视场里,则会是一条“亮线”。

(原载于《新华日报》 2013-06-12 A03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