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中科院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3-05-31 来源: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字号:  

编者按:与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相比,此次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有哪些新亮点?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

关键词:“承上启下”

记者:神舟六号在我国载人航天中处于什么地位?

胡世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这是第二步走的第一阶段的一个内容,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内容,既是第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第二个阶段的开始。

世界上各个航天大国都在谋求深空探测,但是在近地轨道需要一个中转站。就是将来在月球上搭建一个月球基地,也需要先在近地轨道进行摸索。通过这次任务,我们主要还是想在未来空间站技术上能够获得多人长时间在太空生存和做实验的能力。

关键词:“出舱”、“交会对接”

记者:这次空间探索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胡世祥:载人航天的第二步走主要是进行“出舱”活动,航天员要穿着航天服从飞船里走出来,在太空中行走。第二步还要做一件事就是“交会对接”。在空间,大型的组装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像搭积木似地一样一样做。我们不可能把庞大的几十吨的空间站一下子打上去,那得需要上百吨的大火箭,这些大火箭研制起来很费劲,从长远看也没什么用。当今空间技术的主流还是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的时代,因此组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下一阶段要把自动的交会对接和有人的交会对接做好。不仅要在近地轨道进行对接,将来还要在近月轨道进行对接。不仅自动对接的技术要提高,而且地面测控的能力也要提高。神舟六号就是为这些工作做铺垫。

下一步打算是2007年进行“出舱”活动,而且穿上我们中国人的航天服出舱。然后就是大概2008、2009年左右实现“交会对接”。

关键词:“感染力”

记者:请介绍一下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的东西。

胡世祥:搭载的东西很多是很有感染力的。有对民族精神有宣传意义的,还有具有科学实验含量的东西。搭载的东西有很多纪念品,将来准备放入博物馆的,比如各种旗帜、标志,有应广大群众要求制作的一些首日封,有航天员签名的一些纪念物,还有一些科学院、大学送来的种子、材料,也有港澳同胞、华侨送来的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关键词:“种子”

记者:科学实验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世祥:科学实验比较多的是种子。想看看在高能粒子的轰击下,在微重力下,这些东西会不会产生变异。

关键词:“女航天员”

记者:请介绍一下招收航天员包括女航天员的情况。

胡世祥: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航天员,特别是女航天员,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支队伍。所以从明年开始,就要开展新的航天员的征收工作,现在正在准备各种方案。现在我们培养的航天员都是很棒的,他们都可以当指令长,我们将来可以招收一批随船工程师,比如参加空间实验的一些航天员。这些航天员不一定会操船,但是必须要会参加科学实验。

记者:下一步航天员会不会从空军飞行员中招收?

胡世祥:一定包括空军,但是不仅限于空军。比如随船工程师我们可能会从科技部门、学校、教师中招收,女航天员应该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妇女界全面考核。

关键词:“空间实验”

记者:请介绍一下航天员在轨道舱将开展哪些实验?

陈善广(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的重要区别是要在轨道舱里开展一些有人参与的科学实验。一是开展一些功效学方面的实验。因为人在失重环境下是怎样的一个运动规律,他的操作特性是什么样子?以前只能从国外一些资料和在地面做的一些相近的模拟实验得到,这次飞行是个很好的机会,对于人自身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样的,(力)的表现特性是什么?这对于我们下一步设计空间站,包括布局、空间的大小、产品设计方面怎样符合人的要求,都提供了很重要的一个依据。另外还有相关的一些医学方面的实验,包括细胞、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实验,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来揭示失重环境下人的生理心理上的一些特点。人最终要进入太空进行生活,所以必须认识人作为高级生物体在太空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各个生理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有什么样的变化特征。我们在地面进行过相关的模拟研究,但是模拟的条件毕竟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空间的飞行环境和条件,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这次神舟六号是个开始,将来还会开展更多的医学实验。

关键词:“精装修”

记者:针对这些新的特点,神舟六号飞船做了哪些改进?

张柏楠(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神舟六号具备两人五天的能力,主要构型和系统与神舟五号相同。包括三舱构型(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以及13个分系统等都与神舟五号相同。但是针对神舟六号特点又进行了一些改进。

第一个方面就是围绕两人五天的飞行任务进行了一些改进。一方面要配备足够的,而且有一定余量的航天衣食住行所需的消耗品。另一方面围绕人天数增加带来的一些细节的变化,对飞船系统进行复核,对技术状态进行改进。比如座舱环境的湿度控制,采取主动湿度控制的办法。神舟六号对冷凝水的收集能力有所提高,包括扩大冷凝水箱,增加被动稀释材料等。另外采取了更为严密的防潮处理措施。

第二个方面是围绕着轨道舱功能的使用,对轨道舱也进行了改进。

第三个方面就是围绕着航天员的安全性进行了改进。神舟六号对神舟五号作了一些改进,有特点的一是对缓冲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调整,能够保证在规定的风速,任何形态下着陆都能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另外,对航天员操作的项目都进行更新,对于一些可能导致航天员误操作,或者可能给航天员带来伤害的操作进行了一些改进。

第四个方面,从外观来讲,神舟六号和神舟五号基本相同,只是原先在轨道舱的附加段已经取消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与人有关的科学实验。

第五个方面是神舟六号的飞行方案。在飞船发射入轨以后,飞行轨道是350公里的圆轨道。在整个飞行期间,两名航天员一名在返回舱值班,另一名在轨道舱进行实验或进行必要的休息。第五天时开始准备返回。航天员要完成准备回收物品的整理,轨道舱的状态设置,回到返回舱。飞船这时进行调姿自动返回,这后续的返回过程与神舟五号相同。

关键词:“2立方米”、“宫保鸡丁”

记者:这次飞船的空间是大了还是小了?航天员的食品有没有改善的地方?

陈善广:飞船本身的空间没有扩大,也没有减少。但是容纳两个人,这个空间毕竟很狭小。平均每个人有1-2立方米的空间,不到两个立方米。

这次食品有改善。变化之一是食品携带得多了,五天时间而且是两个人吃的,量是很大的。二是由于飞行时间长,我们要注意搭配,包括口味要有变化,不能天天一个样,吃来吃去吃烦了。目前大概有40多种花样和品种,像宫保鸡丁、青菜、点心、月饼等。

关键词:“太空马桶”

记者:刚才您讲到吃喝,在拉撒问题上有没有变化?

陈善广:拉撒有变化,而且变化很大。这次人在上面工作生活有正常的作息制度,在轨道舱设置了大小便的收集装置,这些装置经过了反复实验,但在失重环境下没有考核过,所以这次也很关键。因为废物收集装置处理不当,在早期的美国载人航天过程中出现过航天员抱怨,甚至可能导致提前返回,所以废物收集是很关键的。我们在轨道舱里有一个独立空间,安置了一个太空马桶,太空马桶有一个(负)压装置,还有一个密闭的收集系统。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