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科技专题>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援藏专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媒体走进中科院藏东南站
发布时间:2014-08-15 来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字号:  

副站长王永杰在介绍藏东南站的基本情况(央广网记者 黄光辉 摄)

  央广网林芝8月13日消息(记者黄光辉)“走进中科院记者行”的中央主要媒体记者10日从拉萨出发,登上海拔5015米拉山口,翻越美丽的色季拉山,驱车近500公里,走进位于林芝鲁朗镇的中国科学院藏东南站。

  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藏东南站)的科学目标主要是监测研究高山生态过渡带气候、植被与土壤环境、海洋性冰川变化、大气边界层与降水同位素,为全球变化条件下山地垂直带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提供一流和完善的基础数据,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藏东南站站长朱立平介绍说:“藏东南站近年来在米堆冰湖和来古冰湖面积和水量变化及其对溃决灾害发生的影响研究、利用树轮年代探讨了冰川发育的时间和规模等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冰湖溃决洪水灾害是冰川区最常见的灾害形式之一。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冰川退缩加剧,活动性加强,使得与其对应的冰湖面积扩张,湖面升高,溃决风险提高,因此,冰湖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说:“藏东南地区属于印度洋季风亚热带山地气候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分布和发育最重要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这个地区降水十分丰富,冰川表面消融,运动速度快,平衡线海拔低,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我们在近年来研究中发现,这里的冰川退缩加剧,冰湖面积扩大与水量增加,导致其溃决危险性增高。从而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藏东南站选取位于西藏东南部的米堆冰湖和来古冰湖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藏东南地区冰湖溃决规律,以减少冰湖溃决产生的灾害。了解这个冰湖的变化规律对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有巨大的意义。”朱立平说:“藏东南站在树轮年代了解冰川发育的时间和规模的研究中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利用树轮年代学方法作为一种精确的定年手段,近些年来在全球许多地区被用于重建过去的冰川进退历史,将有助于预估未来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冰川水资源的影响,并为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这项研究结果将为理解该地区冰川进退变化提供长时间尺度的测年数据,有助于提高对冰川变化和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

  中科院藏东南站副站长王永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藏东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藏东南站的基本情况、目前已经开展的野外观测,并在现场介绍了观测站内布设的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观测仪器。

  记者近日走进中科院成都山地所、青藏所和纳木错站和藏东南站,在为期8天的采访中了解到,中科院西藏区域协同创新平台项目“西藏樟木滑坡勘查评估与综合防治方案”、科技服务网络行动计划项目群“西藏农牧民增收技术示范”,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的重要科技支撑。中科院充分利用已有工作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已在西藏高原环境评估、生态建设、灾害防治、农牧民增收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中央媒体记者走进中科院藏东南站(央广网记者 黄光辉 摄)

记者采访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央广网记者 黄光辉 摄)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