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在邓小平同志亲切关怀下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8410月动工,198810月完成建设,成功实现正负电子对撞。19881020,《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成就,称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2004年至2009年,采用最先进的双环交叉对撞技术改造对撞机,称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改造后的BEPC亮度已达到改造前的80倍以上,在世界同类型装置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北京谱仪IIIBESIII)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装置,由多种子探测器组成,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眼睛。北京谱仪III通过测量正负电子对撞产生的稳定末态粒子来研究不稳定的短寿命粒子,进而探索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性质,并寻找新粒子和新物理现象。

  BEPCBEPCII上主要进行2-5GeV能区的正负电子对撞物理研究,重点是τ-粲能区的物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取得了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BESIII实验是以我国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项目,BESIII合作组成员包括13个国家和地区的55个成员单位、共400多位科研人员。 

  20133月,BESIII实验观测到带电Zc(3900)信号。Zc(3900)含有粲偶素中的粲夸克和反粲夸克成分,同时带有跟电子相同或相反的电荷,提示其中至少含有四个夸克,可能是科学家们长期寻找的一种奇特粒子。随后,BESIII实验D*Dbar中也发现了Zc(3900)Zc(3900)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201312月美国物理学会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3年国际重大物理成果,Zc (3900)的发现位列榜首。2014年,利用北京谱仪III探测器2013年采集的数据,BESIII国际合作组发现了另一个带电的新共振结构,命名为Zc(4020)Zc(4020)的发现可能揭示了四夸克物质谱系的存在,对于理解强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Zc(3900)Zc(4020)等奇特强子态的发现,将我国的强子物理实验研究推进了一大步,BESIII实验已步入奇特态强子研究领域的国际最前列。 

  BEPCBEPCII是大量高技术的集成,成为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BEPCBEPCII的许多关键部件的研制采取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法,大量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填补了我国加速器领域的多项空白,使国内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有了大幅度提高和突破,带动了我国机械、电子工业技术的高科技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加速器设备制造及相关高技术产业能力,推进了我国医用加速器、辐照加速器和工业CT等产业的发展。国内很多企业在参与BEPCBEPCII的建造过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建设BEPC和开展高能物理实验国际合作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实现计算机国际联网,1986年进入国际Internet,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了www网页,并向全国推广,对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