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超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仙辉首次在铁基超导体(常压下)突破传统超导体的麦克米兰极限,证实了铁基超导体是除铜氧化合物之外的又一类非常规高温超导体。相关论文已被他引1085次,为2002-2012十年期间我国被引用次数最高的十篇论文,在物理领域排名第一。被Science评为“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被美国物理学会评为“2008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The best of 2008”、并入选“2008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这标志着我国在铁基高温超导方面的研究处在世界前列。中科大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与国内物理所的研究同行一起引领了高温超导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二次研究热潮。在此之后,中科大超导研究团队又继续在探索新型高温超导材料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首次利用水热法发现铁硒类新型高温超导材料,超导温度超过40开尔文,为相关体系新超导体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首次在碱金属掺杂菲中发现了5开尔文温度的超导电性,开辟了稠环芳香烃超导体研究的新领域。另外,中科大超导研究团队还在相关超导材料的机理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陈仙辉因在新超导材料探索领域的杰出贡献,与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院士赵忠贤以及美国超导材料专家Zachary Fisk一起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Bernd T. Matthias Prize),该奖主要奖励在超导材料方面取得的重大创新成果,代表了国际超导材料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这一殊荣也表明,中科大超导研究团队在超导材料研究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关铁基超导研究成果获得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纳米材料方面也硕果累累。近五年来(2010-2015年),中科大纳米材料研究团队系统开展具有不同维度的重要纳米结构单元的可控、宏量制备方法学研究。在一系列纳米线、二维纳米片的可控合成方法学及宏量制备技术、纳米结构单元的可控组装及宏观组装体制备、新型纳米能源转换材料的制备及器件特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功实现硅纳米晶、亚千克级碲纳米线、10升碳纳米纤维凝胶、碳-过渡硫族化合物、有机金属骨架纳米线等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

  纳米团队负责人俞书宏等因在“复杂形态和结构的无机功能材料的构筑、自组装原理及性能研究”中的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0年),因在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与组装体功能研究中的贡献,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纳米团队核心成员谢毅等因在“特征结构导向构筑无机纳米功能材料”中的贡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团队成员得到了相关领域同行的较高评价,反映了该团队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