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网】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大咖云集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
发布时间:2018-07-02 来源:中国网 王振红 【字号:  

  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周晓伍摄

  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图为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院士致辞。周晓伍摄

  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六届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与会嘉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技实践、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渤海粮仓转型升级、科技扶贫与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制度创新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亚平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山东省副省长于杰,原人社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原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李家洋院士等作特邀报告。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省市、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400余位院士、专家参会。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中科院院士李振声给论坛发来贺信。

  李振声在贺信中说,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中国科学院在缺水盐碱的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的中低产区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2013年-2017年累计增粮210亿斤,证明了依靠科技进步,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潜力是巨大的。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问题,粮食的结构性过剩和不足并存,每年仍需要从国外进口1亿多吨的粮食。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命题,我们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张亚平认为,乡村振兴的本质内涵是乡村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重构。乡村不等于农村、乡村产业不等于农业、乡村居民不等于农民。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就是乡村现代化模式与路径的选择。乡村振兴,是产业融合与生产生活融合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推进过程,承载着桃源之梦的城乡人民共享的“新乡村生活方式”。如何实施乡村振兴、如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如何解决乡村振兴实施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城乡如何延伸发展乡村振兴路径,以及从金融角度如何看以市民农庄为抓手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等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实现产业兴旺的重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生态、产业、建设、发展为内容,遵循产业发展逻辑,用改革与创新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优势,打造宜居生态乡村社区,实现田园乡居生活新梦想,这是我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与科技部联合实施的“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已顺利通过验收,5年共推动区域增粮209.5亿斤,期间构建了十余套环渤海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形成了农民广泛参与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示范机制,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扶贫工作,通过科技项目的引领示范,在提升农村和农民的脱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是依靠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据悉,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高端常设学术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与《中国科学院院刊》共同承办。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8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