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解放日报】我国“侦碳”卫星为地球“体检”
可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发布时间:2016-12-23 来源:解放日报 黄海华 【字号:  

12月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研人员在试验“碳卫星”帆板光照。新华社发

  12月22日3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发射升空。该卫星的成功研制和后续在轨稳定运行,将使我国初步形成针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能力,对充分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16天“全面体检”一次

  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将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碳卫星副总设计师张永合介绍,卫星在空间运行约一个月后,待探测仪适应了真空环境,将开始收集二氧化碳数据。碳卫星绕地球一圈需100分钟,每16天会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就会被它发现。由此产生的数据并不是直接可用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还需要经过大气物理学家进行高精度的反演计算,才能最终形成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可以精确分辨2平方公里的情况。

  研究团队平均只有31岁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

  与以往只用单一对地姿态探测地球的气象卫星不同,碳卫星是几种观测模式交互进行,就像在太空“翩翩起舞”。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2011年在接手碳卫星总体设计、卫星平台设计与研制时,项目只提出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观测模式。为了更精准地监测全球二氧化碳,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团队主动请战,大胆提出了复杂灵活观测模式的优化方案,对卫星平台的要求更高了,但随之获得的科学回报预期也大大提高。

  (原载于《解放日报》 2016-12-23 03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页面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