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文汇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
“墨子号”上天将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标志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发布时间:2016-08-16 来源:文汇报 许琦敏 【字号: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记者谢震霖摄

  8月16日凌晨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

  “墨子号”量子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的第三颗,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借助卫星平台,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卫星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包括同时瞄准两个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对准、星地偏振态保持与基矢校正、星载量子纠缠源等工程级关键技术等,卫星设计寿命为两年。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将有助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整体水平上保持和扩大国际领先地位,实现国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水平跨越式提升,有望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墨子号”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介绍,墨子是中国最早的光学家,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家,他早在2000多年前就设计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发现了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他还很早就提出了类似于原子学说、惯性定律的概念。著名科学史学者李约瑟将墨子的逻辑体系,列为世界上三大古老的逻辑体系之一。因此,以这位先贤来命名量子卫星,既有纪念之意,也蕴含着“世界首发”的寓意。

  “墨子号”上天,将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潘建伟说,从量子理论提出到现在,属于第一次量子革命,人类用物理观测到的量子现象和规律对技术进行改进。

  而人类开始尝试操控量子,比如抓住光子、建立量子纠缠、对量子进行调控,则将从技术上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如果量子计算实现实用,对100个粒子进行相干操纵,在特定计算功能上,计算能力将是现在太湖之光的百亿亿倍。”

  本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国科学院研制的稀薄大气科学实验卫星和西班牙科学实验小卫星。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4次飞行。

  卫星发射入轨后,将首先进行3个月左右的在轨测试,然后转入在轨运行阶段,并在2年时间内开展预定的量子科学实验。

  据透露,现在世界各国科学家已经开始申请参与“墨子号”的后续实验,这是我国科技领跑世界的一个标杆。

  据悉,今年10月至11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择机发射。我国更多的空间探测计划已在不断推进。根据中科院发布的 《2016—2030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至2030年预期要发射总计20颗左右的科学卫星,这些科学计划包括“黑洞探针”计划、“天体号脉”计划、“链锁”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等。

  (原载于《文汇报》 2016-08-16 01版)

(责任编辑:侯茜)
关闭窗口
© 1996 - 2016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