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成功创建
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成功创建
  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和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5只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缺失的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有助于推动人类脑疾病机理研究、早期诊断与干预及药物研发等进程。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首征印度洋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首征印度洋
  2019年3月10日,“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为期121天的印度洋热液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经受恶劣海况和复杂海底地质环境严格考验,刷新我国载人深潜史上单航次、单年、单月下潜作业次数等多项纪录,为我国深入研究现代海底热液流体系统的物质循环、生命演化和适应机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基础。
抗肿瘤1类新药盐酸希美替尼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抗肿瘤1类新药盐酸希美替尼获准进入
临床研究
  2019年2月13日,由中科院药物创新院相关课题组协作研发的抗肿瘤1类新药盐酸希美替尼(SOMCL-15-290)及其片剂,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获准开展临床试验。盐酸希美替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即将启动临床实验患者筛选,美国新药临床研究(IND)申报正在准备中。
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感知能力
首次实现哺乳动物裸眼红外图像视觉
感知能力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发明的纳米颗粒表面修饰方法,将可吸收红外光发出可见光的上转换纳米材料导入动物视网膜,国际上首次使哺乳动物具备红外图像视觉感知能力,拓展了哺乳动物的视觉波谱范围。利用该技术,通过开发具有不同吸收和发射光谱参数的纳米材料,将有可能辅助修复红色色盲等视觉感知波谱缺陷相关疾病。
科学家建立“拓扑电子材料数据库”
科学家建立“拓扑电子材料数据库”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发展出自动计算材料拓扑性质新方法,原则上只需计算晶体材料能带中高对称点能带的对称性,即可获得关于体系拓扑不变量部分甚至全部信息,大大简化计算过程。利用该方法,研究团队在近4万种材料中发现8千余种拓扑材料,并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支持下建立拓扑电子材料在线数据库。
凡纳滨对虾基因组破译成功
凡纳滨对虾基因组破译成功
  由中科院海洋所研究人员主导的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历时十年成功破译凡纳滨对虾基因组,获得国际首个高质量对虾基因组参考图谱。凡纳滨对虾作为四大养殖虾类之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相关研究成果为甲壳动物研究及对虾基因组育种和分子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1996 - 2019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