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成果转化
【经济日报】探寻科技成果转化路线图
发布时间:2013-11-22 来源:经济日报 佘惠敏 【字号:  

佛山市中科院环境与安全检测认证中心中,检验员正在为当地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

  苏州新纳晶光电有限公司采用苏州纳米所的科研成果,已打造出LED“外延-芯片-封装-灯具组装”完整产业链,图为LED生产线。佘惠敏摄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还提出“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事实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各级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自2008年科技进步法修订实施以来,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全国技术市场的合同成交额去年达到6437亿元。但分析技术交易结构可以发现,75%以上的技术交易和转移是在企业之间转化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国有单位的转化还存在着体制和政策的障碍。为什么科技经济“两张皮”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各地的实践中,人们是如何探寻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记者日前走访了广东佛山、浙江嘉兴和江苏苏州,希望了解当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

  佛山、嘉兴和苏州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方民营资本强、产业基础好,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雄厚实力,同时在目前国内国际新的经济形势下,又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所以三地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并在各自的实践中,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作出了一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佛山以企业为主体来推进产学研合作,嘉兴让科研人员与企业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苏州工业园区对纳米等新兴技术的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布局等,都是各地在探寻科技成果转化路线图中走出的成功之路。

  当然,在采访中,三地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们都提到了一些共同的困惑,这说明某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要下更大力气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例如科技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但现在侵权成本较低,司法保障不足,所以愿意付出艰苦努力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研发的科研人员不多,企业也更愿意投资风险小、有明确市场前景、已经可以产业化的成熟项目,而对那些刚出实验室,还需要进行中试研发的新成果信心不足,不乐意投资。对此,三地被采访对象一边注重专利申报和全产业链布局,一边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希望国家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营造有利于企业重视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环境。

  再比如,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属于高校、院所,属国有资产,在转化过程中还需要更多激励转化机制的扶持。对此问题,三个地方的被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关村的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既羡慕中关村在股权激励方面有较大的政策空间,又希望中关村能尽快探索出可操作性强的股权激励实施办法,并向全国推广。

  总之,要想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还需要全国各地一起行动起来,探索出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路线图。

  佛山:草根经济 国际眼光 

  佛山市南海科日超声电子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一元硬币大小的压电陶瓷薄片,这是超声雾化配件,主要应用于各种加湿设备。与普通加湿器相比,使用这种配件的超声雾化加湿器雾化颗粒更小、雾化量更大、产品寿命更长。

  “这类压电陶瓷片原产于日本,因为可用于军工,有很多型号买不到。我们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用他们的技术实现了我们的产品升级。”总经理叶卫忠说,南海科日2011年开始与中科院的产业化合作,如今已成功开发出4款雾化器件,开始量产。“与中科院上硅所的合作,使我们的发展有了强力的科技保障。目前南海科日利润最高的一款产品,就是一种用于壁炉中的加湿雾化配件,我们用日本产品1/3的价格卖给欧洲,还能获得超过60%的毛利。”

  事实上,像南海科日这样与科研院所合作突破技术难关的企业在佛山已有不少。中国科学院与佛山市政府自2009年7月签约共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以来,4年间已累计引进54家院属研究机构的创新团队41个,共420余人;建成专业中心7个、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16个,育成企业50家;已形成新产品102项,产业化53项,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

  “佛山是草根经济为主,民营经济贡献占GDP的65%,企业家资源丰富,不缺钱;同时佛山的企业家很多是做国际贸易出身,有国际眼光,很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佛山市政府副秘书长、佛山育成中心主任李昌群表示,佛山的经济特点,让佛山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由于企业家能保证科学家的利益,双方合作进展顺利。“企业家进研究所、科学家进企业,是我们前两年做得最多的事情,目的是让企业家知道科学家能干什么,让科学家知道企业家需要什么。”

  现在,佛山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已经进入“政府引导、创新驱动”的第二阶段。佛山市科技局局长胡学骏表示,第二阶段的重点放在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特色产业园区上,打造以研究院为核心的技术和产业生态圈,在佛山逐步形成高端产业集群。“我们将以创新的模式,将技术、人才、金融资本和佛山原有的强大工业基础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佛山特色的‘科技、金融、产业’三者融合的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嘉兴:自主创新 自费创业 

  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板通常是蓝色的,但在嘉兴,记者看到了黑色的太阳能电池板。

  “普通多晶硅板是蓝色,太阳能光电转化率为17%;而我们生产的黑硅板,因为吸光多、反射少,所以是黑色,转化率高达18.3%,创国际最高纪录,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夏洋向记者介绍,黑硅板是用他们自主研发的等离子注入设备(PIII)和原子层沉积设备(ALD)制作的,PIII和ALD设备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原本主要依赖进口,自从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将此设备彻底国产化后,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我们的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2到1/3,性能还超过他们。该设备在实验室阶段就已经开始盈利了。”

  这一设备的核心技术是国家重大专项的成果,为了将其产业化,中科院微电子仪器与设备工程中心和美国华裔微电子设备制造团队于2010年12月共同成立了嘉兴科民电子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成功申请专利25项,并成功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夏洋等5人组成的核心创业团队,在科民公司投入的不仅是技术等无形的智力资产,还有真金白银的200万元资金。在嘉兴,像他们这么做的创业团队还有不少。

  “真金白银的投入,取决于科技人员对自己成果的自信。中科院的科技人员目前已累计投入五千多万元在嘉兴组建企业,不只是技术入股。”嘉兴市副市长柴永强说,嘉兴民营经济发达,传统产业10年前就考虑到通过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因此引进名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目前已形成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两大研究平台。“在机制方面我们有很多尝试,核心就是如何引进和留住人才和技术。”

  “自主创新、自费创业”就是嘉兴市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尝试。

  “要让企业对我们的技术有信心还是很难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共同承担风险。”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陈秋荣表示:科研人员投资入股、自费创业,一可以取信于投资方,更容易吸引到企业与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入;二可以在知识产权多属国有资产的现行体制下,更加便利地让科研人员分享技术创新成果的利润;三则可以让科研人员专心将科研成果转化的研发工作做到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苏州:全链布局 重点突破 

  “与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佛山和嘉兴不同,苏州工业园区外企较多,而外企的研发中心一般在国外,所以苏州市政府想在工业园区培育出一批新的创新型企业。”中国科学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主任景震强说,该中心根据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特点,主要转化方式是吸引创业团队和科研人才在此新建企业。“科技成果对接的阶段在苏州是往前移的,由政府资助那些产业化前1至2年的项目。近两年我们已引入项目40个,对每个项目的支持在1000万元左右,包括启动经费、办公场所等。”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邓强对在苏州培育出一批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充满信心。

  “医疗器械市场大、利润高,但国内中高端市场的95%都被外企占据,这正是我们大有可为的地方。”邓强表示,苏州医工所目前总投入7.8亿元,其中设备投入1.8亿元,已建成7个研究室和2个技术支撑平台,并且与深圳分享投资和苏州高新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苏州分享高新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作为风险投资,投资规模3亿元,首批已有5个项目入驻。“希望能把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和他们在市场预测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

  苏州医工所还专门组建了成果转化处,负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等工作。“我们试图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结合,走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全流程,架起连接创新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桥梁。”邓强说,“当然,有全产业链布局,也要有重点突破。目前我们先集中在光学和临床检验领域发展核心技术,确立重大突破和培育方向,以便在一两个学科方向上尽快形成核心竞争力。”

  与2008年筹建的苏州医工所相比,中科院2006年开始与江苏省、苏州市共建的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拥有更多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经验。纳米所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双益表示,为了提升知识产权价值,便于转移转化,他们从专利布局开始,到确权、运营,形成产业保护带,对知识产权的原创者给予力度较大的奖励。“我们瞄准纳米科技产业,布局科技创新产业链,目前已创立10余家高技术公司。”

  为了便于科技成果转化,纳米所在制度上多有创新。例如所里的研究人员聘用是合同制,走企业社保全员社保,便于人才流动。纳米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刘佩华表示:“我们允许研究人员兼职创办公司,但必须在一定时间后全职,把人员和技术全部转出去,这就是扶上马、送一程、走出去。纳米所每年人员流动率在18%左右,成为了周边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

  (原载于《经济日报》 2013-11-22 14版)

关闭窗口
© 1996 - 2013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