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科技日报】“奋斗者”号胜利返航,中国万米载人深潜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0-12-01 来源:科技日报 陆成宽 【字号:

2020年10月10日时任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同志出席“奋斗者”号第二阶段海试启航仪式并宣布启航

“奋斗者”号正在布放入水,准备开展下潜作业

  在逐梦深蓝的路上,中国人又“潜”进了一大步。

  海底成功下潜10909米后,11月28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万米深潜海试任务,胜利返航。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的核心研制任务。

  今年10月10日,“奋斗者”号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南山港码头启航,前往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实施万米深潜试验任务。10月27日下潜首次突破万米,并于11月10日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1月13日,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潜水器与着陆器在万米海底的联合作业,向全社会进行了视频直播。

  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8次海试突破万米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4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为实现万米海底作业目标,“奋斗者”号在研制建造及海试电视直播过程中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国产化,而是国产,这个‘化’字也可以去掉了。”“奋斗者”号载人舱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自豪地说。

  中科院所属10余家单位全面参与了“奋斗者”号研制和海试工作,顺利完成了钛合金载人舱、固体浮力材料、高速数字水声通信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机械手等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为“奋斗者”号总装集成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

  中科院各研究单位还突破了全海深微光超高清相机、超高清视频实时低损耗压缩算法、透明保护罩和陶瓷耐压罐材料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沧海”号着陆器和全海深视频直播系统,为万米载人深潜的电视直播提供了技术支撑。

  同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海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全面验证“奋斗者”号研制成功的关键步骤。

  中科院深海所团结、协调多方力量和资源,牵头组织开展并圆满完成“奋斗者”号海试任务。2020年7月起,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奋斗者”号先后在南海、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海域分阶段进行了海试验证,顺利通过了现场验收,累计完成30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科院是 “奋斗者”号科学探索的引领者

  作为“奋斗者”号的业主单位,中科院深海所负责“奋斗者”号的后续运维与管理,致力于服务深海深渊科考和重大前沿基础问题研究。

  瞄准深海深渊战略前沿,2012年中科院在海南省三亚市启动筹建中科院深海所。2017年,为进一步汇聚优势力量,推动院内外高新技术力量挺进深海,依托深海所筹建了中科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

  同时,2014年启动实施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海斗深渊前沿科技问题研究与攻关”,在突破深渊探测关键材料技术、深渊模拟实验技术和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等瓶颈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深渊探测的全海深无人潜水器、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深渊着陆器、高压模拟试验装置等关键装备,组织完成了3个深渊综合科考航次和2个载人深潜科考航次,成功执行了49次无人装备万米深渊探测。

  2016年6月至8月,中科院深渊科考队鏖战深渊海域,全面开启了我国万米深渊科考的新时代。通过系列深渊航次所获得的大批万米深度序列完整的原位探测数据及水体、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在深渊生命演化及适应性、深渊环境演变及资源环境效应、深渊构造活动和地质演变等方面获得了重要科学发现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海斗深渊科学研究体系的建立。

  从攻克“蛟龙”号三大国际领先技术中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和自动航行与悬停定位技术两项,到实现“深海勇士”号常态化运维,到“奋斗者”号研制与海试成功,中科院打造了一支深海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汇聚了以“奋斗者”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海翼”“海斗”“天涯”“海角”等无人潜水器为代表的深海装备集群,为开展深海深渊科学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董凯悦)
© 1996 - 2020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