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科技专题 > 中科院为防治“非典”做贡献 > 防治措施
专利竞争:抗“非典”第二战场起烽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3-05-21 【字号: 小  中  大   

    面对“非典”肆虐,一场与病魔拼搏的科研攻关在全球展开,医学成果不断出台。值得注意的是,在抗“非典”大战中,有关研究专利权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香港抢得先机

    在香港医学界,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主任袁国勇抢先提出,香港必须参与“非典”研究专利的竞争。他说:“由于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首先由香港科学家发现,就此申请国际专利理所应当。”

    “非典”在香港爆发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成为香港主攻病理研究的科研机构。这两所综合性大学科研人员齐备,附属医疗机构设施先进,而且自疫情初发,就承担了大量救治“非典”病人的任务。两所院校都具有良好的国际学术交流传统,因此过去两个多月里,非常频繁地对外公布抗炎研究成果。

    香港科研人员紧跟科研动态的做法使他们始终处于“非典”科研前沿:香港大学经过3个星期的紧张攻关,于4月16日凌晨零时成功完成“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列。5月初,袁国勇正式提出,香港大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非典”是由冠状病毒引致的机构,并将申请国际专利。袁国勇说,如果香港大学不申请专利,那么今后香港或内地的任何有关研究,将为此付出昂贵的专利使用费。

    “‘非典’研究方面,我们是最先开始研究的机构之一,并最早取得成果,如果香港大学不申请专利,将来我们就要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付费。我们从哪里拿那么多钱做研究?”袁国勇说。

    对于冠状病毒的研究,香港大学动物学系副教授梁志清认为,同美国和加拿大相比,在分析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方面,香港不算最快,但最准确。对于基因图谱的研究价值,梁志清介绍说,基因图谱有如病毒的身份证,等于罪犯的瞳膜和指纹,一经比对,便能确认真身,他说:“确定了病毒,就为研究的方法和方向打下了基础。”

    欧美紧追不舍

    关于“非典”研究专利权的竞争,其实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并趋于白热化。

    由于多伦多市肺炎病情一度严重,加拿大科学家是最先研究“非典”的一批人员之一,申请研究专利动作也最快。据报道,加拿大的迈克尔·史密斯基因科学中心在4月中旬测定出“非典”病毒的基因序列后,就随即向美国专利部门申请对这一基因序列享有专利权。

    “非典”病情并不严重的美国也一直密切跟踪动态,而且,反应敏锐的美国卫生部下属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也已对其取得的“非典”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该中心发言人格兰特表示,申请这一专利并非出于获利目的,而是要阻止其他机构或人员在这一领域形成垄断。“我们这样做的全部目的是使其他研究者能够合理地获得病毒样本。”

    据报道,位于华盛顿州的生物技术公司Combimatrix也在申请“非典”病毒两个关键遗传基因的专利。该公司科研人员说,一旦“非典”病毒侵入人体,这两个基因将控制病毒的复制过程。该公司希望能够以这两个基因为突破口,生产出能够阻碍“非典”病毒复制的药物。

    治病必须用药,商业嗅觉敏感的美国公司当然看到了“非典”药物的商机。据报道,美国已有几种根据“非典”冠状病毒的基因特点开发而成的诊断试剂问世。一些著名的生物制药公司,如雅培制药公司、罗氏制药公司以及默克公司,正准备抢占专利,生产这些试剂。

    据报道,在美国传染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关注“非典”之前,默克公司等医药巨头已经开始了“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这些公司相信,相比治疗人群极小的抗“非典”药物而言,覆盖所有人群的有效疫苗不但意味着公司科研实力的品牌效应,也同样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

    欧洲国家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报道,在疫苗市场独占鳌头的欧洲公司安万特目前正组织科研人员加紧攻关,希望在研究“非典”疫苗方面夺取竞争优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