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科三环
【中国网】王震西院士:中国稀土永磁行业的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5-01-13 来源:中国网 王振红 【字号:  

中科三环的创始人王震西院士

  王震西,中国工程院院士,43岁“下海创业”,创建了中科三环。历经30年的拼搏、创新和发展,他把中科三环从员工不足20人,占地25平米的中科院平房实验室,启动经费仅40万元的公司,锻造成员工超5000人、厂房40万平米、市值近180亿元、资产规模超过50亿元的上市公司,中科三环稀土磁性的材料年产量过万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供应商。中科三环在中国稀土永磁行业创造了太多的“最早”或“第一”:最早在实验室开发出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中国第一条钕铁硼工业生产线的建造者;第一家获得钕铁硼专利许可的磁材企业;第一家将钕铁硼出口到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中国稀土永磁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中国第一家稀土永磁信赖性实验室的创建者……

  “这是我们在公司初创的时候难以想象的。我本人从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变成一个高科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一个极大的转折。”回忆起30年创业历史,已经72岁的古稀老人感慨地说,“我的这个下海,走上高科技企业这条路,有点像逼上梁山。”

  抉择 

  出海亦或下海踌躇一月白发 

  王震西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实验室一个永磁材料的研究室,作实习研究员。“当时中国科学院有9万多科技人员,在中关村应该有20多万科技人员,我想我也就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名青年。” 王震西说:“但我很幸运, 1973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法国乔治蓬皮杜总统议定了加强中法之间的科技合作,法国作为西方国家,第一次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开放高科技实验室。而且蓬皮杜总统主动提出,法国拿出10个国家最高奖学金,邀请中国派出10位青年科学工作者,到法国工作、访问。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前往法国,在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奈尔教授实验室开始接触、学习稀土磁性,这也奠定了我后面41年,可以说奠定了我大半生的路。”

  回国后,王震西领导的钕铁硼研究工作取得实验室突破性成果,获得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说:“当时我已经得到了美国、加拿大和法国等5个国家的实验室和公司的高薪聘请,去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作为当时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传统习惯,就是能够继续发表论文,得到国家成果奖,继续在研究的路上发展。这是我习惯和熟悉的一条人生道路。而且当时我爱人已经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后来我的孩子也到了美国的麻省理工,作为自己个人和家人来讲,这条出国路对我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历史的转变往往不因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我也正好碰上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非常难得机遇。”

  80年代初,中央开始在中关村创建全国首个高科技的创新园区,鼓励一批科技工作者“下海创业”。比较有代表性的中科院计算所的柳传志,王震西评价说,“柳传志是第一批最勇敢的弄潮儿,挑战者,而我不是,我完全没有这个打算,没有这个勇气。” 王震西认为,是中科院周光召院长高瞻远瞩,他看到了我国有非常丰富的稀土资源,并且预见到稀土作为新一代的磁性材料,会有很大的、潜在的发展机遇。“周光召院长三次动员我不要到美国去,留下来参加一个全新的机制体制方面的事业。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反反复复的思考,那年我43岁,一头黑发不到一个月变白了。”

  破冰 

  创建中科三环奋力探索前行 

  1985年4月,由王震西创办的中国科学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1993年更名为“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将中科院物理所、电子所、电工所、长春应化所从事稀土研究的科技人员联合起来组建企业,以新的模式、新的机制进行钕铁硼成果产业化的探索和尝试。

  同年6月,王震西到江西赣南实地考察,在赣南地下两米以下,蕴藏着全世界最好的、最丰富的、最优质的稀土资源,这使得王震西信心大增,也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央和周光召院长坚持要成立中科三环决策的战略意义和使命感。

  中科三环公司在中关村的诞生,昭示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春潮涌动之初,中国最早、最有代表性的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已经开始上路,那是怎样的一条路?荆棘曲折,还是一次华丽转身,当时的创业者们不得而知,却又义无反顾、勇往直前。1985年,注定成为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腾飞的“元年”。自此,以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开发、产业化、市场化为目标的中科三环在“稀土之邦”的中国大地破土而出、初露锋芒,并从那时起,一直推动着30年以来中国乃至全球稀土永磁产业的发展。

  开拓 

  争做行业翘楚变革国际格局 

  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自诞生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近十余年来,以烧结钕铁硼磁体为代表的全球稀土永磁材料产量进入高速增长时期。2000年-2010年,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0%,而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接近了30%。进入二十一世纪,尽管日、美、欧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不同程度放缓,但由于中国稀土永磁产业的超常发展,使得全球稀土烧结钕铁硼永磁产业依然保持了迅猛增长的态势。王震西院士说,中科三环的稀土永磁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10%左右。预计2015年前后,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等低碳经济产业的新增需求拉动下,稀土永磁行业将再次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在中科三环公司的辐射和带动下,我国的稀土永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蓬勃发展。王震西对此非常自豪,自1986年三环公司在宁波建立第一家钕铁硼工厂,目前中国钕铁硼企业已发展到200余家,其中年产超3000吨的有5家,年产1000-3000吨的约20家,主要分布在沪浙、京津和山西等地。稀土永磁产业也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新材料产业的代表性产业,产销量雄踞全球80%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王震西说,受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迅猛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稀土永磁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美、欧稀土永磁产业出现剧烈震荡和萎缩,使得发达国家烧结钕铁硼企业仅剩欧洲的VAC和日本的日立金属、TDK及信越化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稀土永磁能否再次推动国际格局变革,瘦削的王震西信心满满。

  后记 

  年逾古稀的王震西院士仍然奋战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改革道路上,谈及一起奋斗过已经离世的“战友”,老人数度哽咽;谈及创业的这些年,他说,“我很庆幸的就是生长在这么一个好的时代,遇上了最卓越的领导,还有后来居上的一大批富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优秀的年轻人”;谈及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他谦逊地说,“自己最有价值的贡献在于在世界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高科技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和进入市场的各个环节,联系得日益紧密,高速转化,在这样的变革大潮中,自己没有落伍,也没有成为一个旁观者,在外力的推动下,积极地投身参与进去,还能有所成功,有所收获,为国家做了一些实际的贡献,也为后来的年轻朋友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为他们铺了一点路。”王震西既是院士,也是青年的领路人。他带给后辈们的不仅是沉淀30年的创业精神,更是古稀人生的深刻感悟。

关闭窗口
© 1996 - 2014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